健全集團消費監管體系 探索食品安全治本之策 青島“陽光食品工程”閃亮全國
青島日報訊 我市圍繞打造“食在青島最安全”城市新名片,堅持不斷創新,出臺了一系列推進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健全了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本之策。其中,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便是一個顯著的亮點。目前,青島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已被國家商務部等十一個部委譽為全國“三綠工程”青島模式,并在全國進行推廣。
“放心、安全、高效、省事、省心、省錢”,是廣大集團消費單位對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的一致評價。“以前需奔波幾天、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的采購活動,現在半個小時就完成了。我現在每天都要登錄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網站,查詢當日食品原料價格和檢測情況,食堂采購管理更規范了。”中國海洋大學后勤服務集團副總經理莊肅敬說。
從我市總體情況看,由于政府高度重視,“菜籃子”、“米袋子”放心工程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另一方面,一些不合格食品以不同方式流入了集團消費領域。市經貿委經過深入調查、反復研究,于2003年提出了創建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的工作思路,并確定了一系列實施措施,我市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把集團食品消費納入政府全過程專項監控的城市。
——強化質量監管。對食品原料及其供應企業實行政府、專家、需方事先審核,共同把關,所有供應集團消費單位食品的生產商、供應商都必須經過行政、行業主管部門或權威認證機構認證許可,才能進行采購交易,實現了監管模式由事后監督向過程控制的轉變,保障了質量安全。
——推行聯合采購。通過組織聯合采購招標會,促進了食品采購由分散采購模式向集約化采購模式轉變,提高了采購效率,降低了采購成本。
——發展電子商務。從2005年起,聯合采購招投標改在網上進行,推動集團消費采購由面對面的傳統采購方式向電子商務發展,大大節約了采購成本,提高了采購效率。目前在網供應企業已由初期的30個增加到172個,年交易額達3億多元。
——推廣“陽光采購”。消費者代表、執法部門和紀檢部門全程參與招標過程,實現了采購透明化、公開化,規范了集團采購行為。
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有關人士認為,讓老百姓吃得放心是改善民生的重點工作。青島通過實施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初步建立起了以有形市場為依托、無形市場與有形市場相結合的新型集團采購模式,形成了供方資質準入與需方嚴格自檢相結合的集團消費食品質量監測體系,解決了集團消費單位采購信息不對稱、采購點分散、成本高、效率低、采購行為不規范等問題,受到集團消費單位的一致歡迎,實現了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加入的轉變。
截至今年11月,我市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試點單位已經由試點初期的13個單位、日就餐人數不足10萬人次,發展到目前的86個單位、日就餐人數達到了42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