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2013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上半年,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緊緊圍繞服務發展大局,認真履行各項職能,全面落實各項年度目標任務,承辦的4項市辦實事、5項市政府重點工作順利推進。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全市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上半年全市實現城鄉就業20.3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81.09%,其中接收高校畢業生37114人,同比增加26.2%。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4%,控制在4%的年度目標以內。一是出臺了促進城鄉就業一體化的政策文件。對現有就業政策進行延伸、擴展和完善,將有就業愿望和需求的高校畢業生、城鄉新成長勞動力、失業人員、農業富余勞動力、復退軍人、殘疾人、失地農民等全部納入政策扶持范圍,在全市建立城鄉一體的就業政策體系。二是成立了全國首家創業大學。依托社會力量,完成了青島創業大學本部建設,建成了6個駐青高校教學點,完成了網上創業大學設計開發并投入試運營,與美國百森商學院、新西蘭冰屋孵化器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截至目前已培訓大學生3300人。三是開辟了新的就業增長點。把家庭服務業作為新的就業增長點加以培育,通過發放補貼和獎勵等方式,鼓勵引導家庭服務業發展壯大,今年家庭服務業吸納就業同比提高4.5%。我市關于家庭服務業的做法,在全國推廣經驗。四是加強職業培訓。創建職業培訓聯盟,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以就業訓練中心、技工院校為主體,行業企業和各類培訓機構加盟的新體系。截至6月底,全市組織開展各類政府補貼性培訓4.9萬人。
(二)全市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上半年,全市企業五項社會保險基金征繳129.28億元,同比增加7.15%,完成全年目標的64.64%,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繳費人數分別凈增6.3萬、4.1萬、3萬、4萬和3.4萬人,五險征繳率均在96%以上。一是啟動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向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工作。為推動實現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在全國率先打通了城鄉養老保險轉移通道,目前已辦理轉移接續登記8萬余人,預計帶動基金增收8億元。二是啟動了失業保險為企業和職工減負工作。為優化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降低企業和職工負擔,將我市失業保險繳費比例降低1.5個百分點,自今年1月1日起執行。初步測算,可以為企業和職工減負7億元。三是提升了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將企業人均月養老金水平提高到2268元;將城鎮職工醫保待遇水平最高保障額度提高到80萬元;將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提高到49.13萬元;參保人分娩醫療費實現了統籌范圍內“零負擔”。四是推開了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為切實解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長期醫療護理問題,今年在全市核準定點護理機構327家,經評估核準享受待遇人員2.07萬人次,護理保險基金支付7729.6萬元。
(三)全市人才引進成效明顯。上半年,全市共引進培養各類人才59295人,同比增長22.9%,完成年度工作指標53.4%。新培養高技能人才9251人,同比增長22.4%,完成年度計劃的66.1%。一是選拔了首批享受青島市特殊津貼專家。4月份開始部署選拔,初步選定了40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10名青島市特聘專家突出貢獻獎獲獎專家,目前,正進行社會公示,計劃7月底舉行頒獎儀式。二是開展了高技能人才服務發展對接活動。在全市選取了111戶中小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服務聯系點;選擇了103個重點項目,為項目建設提供技能人才支撐;對接全市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升級,在全市技工院校計劃打造30個左右的特色名牌專業。三是啟動了青島海洋人才港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海洋人才港主要功能區設計等工作,計劃8月底完成裝修施工,9月下旬進行試運營,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四)全市機關事業單位管理工作嚴格規范。一是創新事業單位招聘機制。出臺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層次和緊缺人才有關事宜通知和事業單位特設崗位管理暫行辦法,在確保公平公正前提下,加大了對高層次和緊缺人才的招聘支持力度。二是啟動了聘任制公務員試點工作。成立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崗位實際需求進行了摸底,起草了薪酬分配、日常管理等文件,待省里審批后,立即組織實施。三是啟動了市直機關工作人員軍訓工作。自今年3月份啟動以來,已完成1期實驗班和6期軍訓班,共軍訓700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國家公務員局黨組書記楊士秋同志專程到我市考察公務員軍訓工作,并先后兩次批示肯定。四是順利完成了2013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考錄工作。自3月份啟動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考錄工作以來,總體進展順利。有39894人參加公務員筆試,是歷年來考試規模最大的一年,最終有729人進入公務員考察環節;有67237人參加事業單位人員筆試,創歷史新高,最終有5503人進入事業單位體檢環節。
(五)全市勞動關系保持和諧穩定。一是加強信息掌控,提高工作主動性。初步建成勞動關系網,備案企業戶數突破3萬戶,備案職工人數突破130萬人。二是規范企業收入分配行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六區、四市用人單位月最低工資標準分別由1240元、1100元調整為1380元、1220元。發布了2013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基準線為14%,上線(預警線)為21%,下線為5.5%。三是加強執法,化解社會矛盾。建立了企業工資支付預警監控處置機制,開展了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等專項執法活動,強化勞動人事爭議處理、勞動保障監察、法院聯動機制,糾紛化解調處能力進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市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3819起,按期結案率繼續保持在99%以上;立案查處各類違法案件3315件,案件按期結案率繼續保持100%。四是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勞動合同法》。對全市經工商登記注冊的經營1821戶勞務派遣單位進行了摸底調查和專項調研并開展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專題培訓會,保障了新規順利實施。
二、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下半年,受經濟形勢對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影響進一步加大,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總量壓力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難度和人才引進難度更加突出,政府職能轉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制度落實帶來新挑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整體壓力仍然較大。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促進就業。一是落實好城鄉一體化就業的相關配套政策,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二是要研究做好就業創業載體建設,發揮好創業大學的引領作用。三是要做大做強做實小額擔保貸款,用資金杠桿撬動鼓勵社會創業。四是培育挖掘新的就業增長點,繼續深入推進扶持家庭服務業發展。
(二)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一是抓好城鎮居民大額醫療補助制度市辦實事的完成工作,在前期費用測算和制度設計基礎上,研究出臺最終方案。二是抓好農保向城保轉移接續工作,完善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保險政策。三是繼續完善大病救助、長期護理險等創新項目,進一步擴大特診和特藥范疇,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護保障。
(三)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力度。一是精心辦好“藍洽會”,打造引才引智品牌。二是抓好高層次創業孵化平臺建設,加快博士創業園、留學生創業園等創業孵化載體和中國海洋人才港等人才服務平臺建設。三是提升人才服務水平,依托中國海洋人才網為平臺,進一步加強涉海涉藍高層次人才項目的征集、發布工作。
(四)全力維護勞動關系穩定。一是跟蹤修訂后《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情況,及時解決新政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二是提升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管理效能,加強基層勞動人事爭議爭議調解組織建設,保障全市勞動關系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