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政策:《青島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定》
政策解讀:
1.公民保護海洋環境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答: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并有權對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青島市或者區人民政府對在保護、改善海洋環境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2.什么是海洋功能區劃?它具有怎樣的法律地位?
答:海洋功能區劃是根據海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狀況、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需求等因素而劃分的不同的海洋功能類型區,用來指導、約束海洋開發利用實踐活動,保證海上開發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海洋功能區劃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兩部法律共同確立的一項基本制度,有了這項區劃,就可以實現“規劃用海、集約用海”。
3.青島市歷年的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在何處可以查詢?
答: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自2001年開始發布了《青島市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市民可以登陸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政務網站進行查詢。
4.市民可以通過那些渠道了解青島市的近海水文預報和海洋災害預警信息?
答:海洋災害預警是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的一項重要職責,《青島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定》第21條明確規定,海洋與漁業部門應當建立風暴潮、赤潮、有害藻潮等海洋災害的監視、監測、預警、預報和信息發布機制。為此,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多舉措加強海洋預報和海洋災害預警工作,其中的一項主要措施就是聯合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在青島電視臺進行《海洋預報》節目播報。另外,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還建設了青島市海洋預報暨海洋預警報信息發布平臺,并通過漁業電臺、網絡、傳真等多種形式,向相關單位和社會發布風暴潮、海浪、海冰、綠潮(滸苔)等海洋災害預警報信息。市民可以通過每天中午青島電視臺綜合頻道的《海洋預報》欄目,了解青島市近海的海洋水文預報信息,也可以登錄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政務網站,通過青島市海洋預報暨海洋預警報信息發布平臺了解青島市近海海洋水文預報信息和海浪、風暴潮、海冰等海洋災害預警報信息。
5.青島市對海灘和海水的垃圾清理是怎樣管理的?
答:對海灘和海面垃圾的清理,《青島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定》有明確規定,“依法使用海域或者海岸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清除其用海范圍內的生活垃圾和其他廢棄物”;同時也規定由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城市規劃區內岸邊海域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建立臨海單位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因此,應由相關單位和個人按衛生責任區對海灘和海面垃圾進行清理。
另外,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一直組織對青島石老人濱海旅游度假區、大麥島鄰近海域開展漂浮垃圾和海灘垃圾監測。根據監測結果,海上垃圾以長度小于10厘米的中小塊垃圾為主,海灘垃圾主要為塑料袋、紙片等生活垃圾,主要來源于人類活動。減少海灘和海上垃圾,還要從每個人做起,不要隨便向海上扔垃圾。
6.什么是海洋環境(質量)標準?
答:海洋環境(質量)標準是指確定和衡量海洋環境好壞的一種尺度。它具有法律的約束力,一般分為三類,即海水水質標準、海洋沉積物標準和海洋生物體殘毒標準。
制定海洋環境(質量)標準時通常要經過兩個過程。
(1)要確定海洋環境質量的“基準”,即經過調查研究,掌握環境要素的基本情況,了解一定階段內海水、沉積物中污染物的種類、濃度和生物體中各種污染物的殘留量,同時考察不同環境條件下,各種濃度的污染物的影響,并選取適當的環境指標,在此基礎上,才能確定基準。
(2)要考慮標準適用海區的自凈能力或環境容量,以及該海區的社會、經濟承受能力。
7.青島有哪些海洋保護區?老百姓可不可以到保護區去游玩?
答:青島市已先后建立了3個海洋自然保護區、1個海洋特別保護區和1個海洋公園(海洋特別保護區的一種類型)。其中1個市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特別保護區和1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這5個海洋保護區分別是青島文昌魚水生野生動物市級自然保護區、青島大公島島嶼生態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膠南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膠州灣濱海濕地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青島西海岸國家級海洋公園。分別位于膠州灣口、大公島、靈山島、大沽河口和黃島區沿海。
國家對海洋自然保護區和海洋特別保護區有嚴格的管理規定,進入海洋保護區參觀、旅游、游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海洋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
8.什么是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與海洋自然保護區有什么區別?
答:(1)海洋特別保護區是指在我國管轄海域以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宗旨,對海洋資源密度高、產業部門多、開發強度大、生態敏感和脆弱的海域,依法劃定出一定范圍的海域予以特殊保護管理,以確保科學、合理、安全、持續地利用各種海洋資源,達到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海洋特別保護區本質上是一種兼顧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特殊的協調管理手段,促進海洋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特定區域。海洋特別保護區建設對于可持續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促進當地海洋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海洋特別保護區與海洋自然保護區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兩者保護的宗旨、目標與對象不同:特別保護區以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為根本宗旨和目標,保護的是海洋資源及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某些原始性、存留性和珍稀性的海洋生態環境對象。
② 選劃標準、保護內容及范圍不同:特別保護區選劃主要側重于海洋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可持續利用價值,保護內容涉及社會經濟、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等多個方面,其內部甚至還可以包括海洋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選劃主要側重于保護對象的原始性、珍稀性和自然性等,保護的是其原始自然狀態,基本不涉及資源開發與社會發展。
③ 保護的任務和管理方式不同:特別保護區保護的任務和方式涵蓋了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的諸多方面,如海洋開發規劃、海洋功能區劃、產業結構優化、協調管理等,強調海洋資源開發的合理性;自然保護區則按區域實行不同程度的強制與封閉性管理。
9.青島有哪幾家單位可以承擔海洋環境影響評價?
答: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進行管理,取得評價資質的評價機構可以在資質證書規定的評價范圍之內,承擔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制工作。目前,青島市可以承擔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的單位有3家,分別為中國海洋大學(甲級)、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乙級)和青島環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乙級)。
10.海岸、海洋工程是不是必須經過海洋環境影響評價?
答: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海岸工程必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對海洋環境進行科學調查,根據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合理選址,編報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后,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海洋工程必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編報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核準,并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11.青島市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的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答:(1)申請。海洋工程建設單位書面向當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材料。經區、市兩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委托具有相應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的單位編制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或報告表。
(2)專家評審。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專家現場踏勘,對海洋工程建設單位提交的報告書或報告表送審稿進行評審。對評審部通過的項目不予核準;對需要修改完善的,建設單位和評價單位對報告書進行修改完善后形成報批稿(附相關部門、單位意見)報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
(3)公示。報告書編制過程中,應按《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規定進行公示。
(4)技術審查和項目核準。專家組長對報批稿進行技術審查并提出技術審查意見。需要進行聽證的,按照有關聽證辦法舉行聽證。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根據技術審查意見、各部門意見和聽證情況,按程序辦理核準批復文件。
12.哪些項目的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由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核準?
答:根據《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山東省人民政府授權的部門批準立項的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以及跨設區的市的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山東省環保部門、海洋與漁業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批準或者核準;其他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沿海設區的市環保部門、海洋與漁業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批準或者核準。因此,除山東省政府相關部門立項以外的海洋工程,其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由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核準。
13.為什么向膠州灣排放廢水的城鎮污水處理廠要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的一級A標準?
答:這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膠州灣海洋環境。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排入地表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以及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工藝,將基本控制項目的常規污染物標準值分為一級標準、二級標準、三級標準。一級標準分為A標準和B標準。一級標準的A標準是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作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國家和省確定的重點流域及湖泊、水庫等封閉、半封閉水域時,執行一級標準的A標準。
14.發現海洋污染和破壞行為應如何處理?
答:市民發現海洋污染情況和破壞行為,應第一時間向主管部門報告。常見的海洋污染有:船舶油(危化品)污染(主管部門是青島市海事局);陸源污染(主管部門是青島市環保局);近海垃圾漂浮物(主管部門是青島市園林環衛局)。
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作為海洋環境監督管理部門,根據職能分工,組織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評價和科學研究。海洋監察人員將根據舉報及時進行現場檢查和調查,根據調查與檢查情況,依法做出適當的處理決定,及時糾正海洋污染和破壞行為。對于污染嚴重,造成海洋生態損害和漁業自然資源損失的,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將開展海洋生態損害評估和漁業自然資源損失評估,根據海事或環保部門排查出的肇事者,向肇事者提出索賠或向法院起訴,所得款項用于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和海洋環境的生態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