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以來,四方區在全省率先成功舉辦兩屆“鄰居節”,期間共組織活動992場,19萬戶居民參加,受到了居民普遍歡迎,先后被評為2005年度青島市機關優秀工作成果獎和青島市群眾十大“我最喜愛的文化活動”。
一、圍繞和諧新主題,營造市民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2005年,區委區政府根據海倫社區一位小學生“市民月”期間的建議,結合文明城市創建,緊跟時代發展主題,決定在全區范圍內開展“鄰居節”。先后面向全國征集節徽、節歌和金點子,吸引了各區市熱心市民以及北京、浙江、江蘇等外地市民的熱烈響應和廣泛參與;印發《致全區居民的一封信》、宣傳張貼畫等大量宣傳資料,營造了濃厚氛圍。同時從居民需求出發,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組織開展了貼近生活、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各種公益和文體活動,搭建起鄰里溝通交流的平臺,全區居民群眾參與率達到60.2%以上,中央、省、市新聞媒體集中報道100余篇,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
二、倡樹文明道德新風尚,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
隨著舊城改造的推進和人們生活、就業方式的多樣化,社區家園在很多人心目中開始荒蕪,而“鄰居節”重新為廣大居民提供了一個公共心理空間。2006年啟動儀式上,與青島電視臺《對話》欄目聯合舉辦首屆社區“百姓論壇”,就“文明養狗”、“一戶一表”、“文明裝修”等群眾關心的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嘉興路街道組織鄰里清理公共衛生、共栽“鄰居友情樹”;河西街道組織無業育齡婦女1000余人進行生殖健康查體;海信社區圍繞“怎樣遵守小區公德”,“鄰里之間怎樣互相關照”等居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召開“親情茶話會”,并組織鄰里結伴出游……打破了高樓封閉的堅冰,促進了“鄰里一家親”,增強了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編織團結和睦新紐帶,有效拉近鄰里之間的距離
社區居民是“鄰居節”的策劃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興隆路南公司社區組織“尋找老鄰居、認識新鄰居、感謝好鄰居”活動,幫助50余對居民找到失散多年的老鄰居,用老鄰居之間質樸的鄰里情感染新鄰居,打破隔膜;興隆路街道舉行“同在一片藍天下”孤殘兒童領養家庭大聯歡,14個社區組織60多名殘疾人同幫助他們的鄰居參加“鄰里互助”趣味運動會。阜新路街道“居民同樂會”、水清溝街道“滿漢全席鄰里團圓飯”、洛陽路街道“鄰里圖書交換大集”等活動,使很多陌生鄰居成了朋友,“冷戰”鄰居冰釋前嫌,團結互助、熱心公益、奉獻社區的新型鄰里關系正在構建。
四、搭建多層新平臺,形成人人促進和諧創建新局面
結合實際,多層次推進鄰居節活動深入開展。除了老年人積極參與外,在未成年人層面,組織中小學生開展“愛心敲門送溫情”、制作“愛心卡”、“鄰居節里手拉手、紙藝凝系奧運情”等活動,成為最活躍的群體;在中青層面,采取廚藝擂臺賽、創業絕活展示、親子教育課堂等形式,吸引他們參與;在新市民層面,舉辦“新老市民同樂會”、趣味聯誼會等活動,讓新市民享受“市民待遇”;在機關層面,通過表彰“好市民”杰出代表、為新市民提供服務等活動,調動各部門參與到活動中來;在駐區單位層面,各街道、社區積極邀請駐區單位以“居民”身份參與社區舉辦的各種活動,打破駐街單位隔絕于社區生活的老傳統,形成“共建、共創、共享、共榮”的觀念和“同地而居、共創繁榮、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