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訊 在日前召開的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會上,副市長臧愛民、張銳分別就發展青島旅游、演藝業和金融 、商貿業作了專題發言。他們指出,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建設全國重點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標,堅持高點定位、強化特色,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臧愛民指出,旅游業是我市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我市圍繞“山、海、城、文、商”特色,進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引資和大項目建設力度,2002年至2005年,累計開工建設項目80多個,投入資金超過146億元,已建成海底世界、青啤博物館、濱海步行道、九水十八潭、嶗山巨峰等34個旅游大項目,初步形成了度假旅游、觀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節會商務旅游和體育旅游六大系列的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十五”期間,我市實現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0.6%,2005年達到256億元,占全市gdp的9.5%,占全省的25%,占全國的比重由2.22%提高到3.35%,在國內十強旅游城市中提升到第九位。今年上半年,青島旅游業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預計海外旅游人數和旅游創匯分別達到34.7萬人次和1.7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0%和21.9%;國內旅游人數和收入分別達到1169.8萬人次和10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6%和25.3%。
張銳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金融體系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累計引進金融機構22家。目前全市共有58家金融機構,務業發展另外有金融中介機構66家,證券營業部39個,期貨機構7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金融組織和服務體系。同時,我市金融規模不斷擴大,200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849.2億元和2232.8億元,保費收入達到49.6億元,分別比“九五”末增長165%、131%和127%。
張銳強調,作為現代城市的重要“窗口”,流通行業近年來在我市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連續5年實現年均百億元的躍升,由“九五”末的307億元達到“十五”末的865億元,在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的排名由第13位升至第8位。通過推進商業零售業對外開放,我市累計引入25家國內外知名商業企業,彰顯了開放城市的商業特色和先發優勢。目前,我市流通現代化程度比較高,商業零售業業態、業種結構日趨合理,現代信息技術在大中型商業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連鎖經營等現代營銷方式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動力。同時,消費安全體系比較完善,三級食品安全檢測網絡覆蓋全市主要批零網點,全市實施的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使每天35萬人次消費群受益,“綠色消費社區”創建活動在全市145個試點社區推開。
臧愛民、張銳強調指出,我市將通過強化創新意識、品牌意識、服務意識,進一步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旅游業發展將在旅游產品規模和特色上取得新突破;金融業發展方面,按照擴大規模、提升層次、完善功能、優化環境的思路,突出機構培育、規模擴張和環境建設“三個重點”;商業零售業發展方面,將圍繞把我市建設成為山東半島乃至沿黃流域的商貿中心,著力構建城市商業服務、大宗商品物流、農村商品流通、企業經營管理四大現代商貿流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