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 第四屆(2005)中國政府網站評估結果發布和經驗交流會今天在北京召開。來自國務院73個部門、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部分地市縣的代表共50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發布的評估結果表明,2005年全國各級政府網站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的開通,填補了我國政府網站層級體系中國家門戶的空白,成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政府網站已經成為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成為全面展現電子政務建設成果的主要窗口。
國務院信息辦副主任陳大衛出席會議并致辭。陳大衛回顧了我國“十五”期間電子政務建設成就,并對“十一五”期間電子政務和政府網站的發展進行展望。他指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提高了行政效益,降低了行政成本,方便了人民群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是促進政務公開,加強公共服務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建設服務型政府,有利于縮小數字鴻溝,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陳大衛指出,特別是今年1月1日正式開通的中央政府門戶網站,頁面友好、內容豐富、更新及時,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和贊賞。中國政府網的開通標志著我國政府網站體系的正式建立,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政府網站體系將在不斷完善中進一步促進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也將在國際上展現中國政府勤政為民,做好公眾服務的良好形象。各地、各部門要以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的正式開通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我國政府網站體系,把政府網站真正建設成為政務公開的窗口,公共服務的平臺和公眾參與的渠道。
國務院信息辦電子政務組陳小筑司長做了會議主題發言。她指出,推進政府網站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政府網站建設成為電子政務服務的重要渠道;加強資源整合,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保障政府網站工作可持續發展;加強典型示范和培訓工作,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認識水平和專業能力;加強宣傳,提高社會對政府網站的認知度;結合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度推進政府網站建設。
會議發布了2005年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本次績效評估調查數據采集日期從2005年11月1日到2005年11月30日。評估對象包括四類政府網站:國務院部委及相關單位的部門網站(簡稱部委網站),省級政府網站(包括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政府網站),地市級政府網站(包括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地級市政府網站),以及縣級政府網站。調查評估的重點在于促進我國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和公眾參與”三大功能定位的實現,加強引導,統一認識。
評估結果顯示,我國各級政府網站的普及程度達到較高水平,2005年,96.1%的部委單位擁有網站,比2004年上升2.7個百分點;81.3%的地方政府擁有網站,比2004年上升8.4個百分點。就政府網站的功能與內容來看,大多數政府網站以政務信息公開為“第一功能”,信息公開績效指數較高;地方政府網站的在線辦事指數相對較低,在線政務辦理仍是績效瓶頸;公眾參與渠道建設發展較快,成為2005年中國政府網站建設的亮點。
根據調查評估結果,2005年部委及直屬機構網站績效排名前10名依次為:商務部、科技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外交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防科工委和交通部;省級政府網站績效排名前10名依次為:上海、北京、吉林、浙江、河北、安徽、江蘇、云南、陜西和黑龍江;地市級(包括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政府網站績效排名前10名依次為:青島市、武漢市、杭州市、寧波市、廣州市、成都市、蘇州市、無錫市、三明市、哈爾濱市。
受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委托,賽迪顧問具體實施了本次調查評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