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市衛生局,各醫療衛生單位: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當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和陳竺部長在全國衛生系統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視頻會議上“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甲型H1N1流感醫療救治工作的作用,對輕癥病人要積極應用中醫藥治療方案;在治療重癥病例時,要發揮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的優勢,提高救治成功率”的講話精神,為進一步加強全市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治療工作,科學、有效、安全、穩妥地發揮中醫藥特色和作用,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發揮中醫藥專家的作用,加強技術指導和支持
為指導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治療,市衛生局組織專家依據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第三版)》,借鑒其它省市經驗,在對前一階段我市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防治經驗進行系統總結的基礎上,結合我市目前甲型H1N1流感最新發病特點,制定了《青島市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治療方案(試行)》(見附件),供有關單位在甲型H1N1流感治療工作中參考使用。各級各類醫院的中醫藥人員,要在市中醫藥防治專家組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作用,積極主動參與本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救治工作;要做好臨床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為進一步開展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治療效果的總結及相關科研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二、搞好培訓,提高運用中醫藥治療甲型H1N1流感能力
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在治療甲型H1N1流感中的作用,不斷提高中醫醫療機構和其它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治療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應用中醫藥技術和方法的能力和水平。鞏固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相關臨床科室主任及業務骨干、藥劑科主任、應急小分隊的中醫藥人員、養生保健指導門診醫務人員和市級以上優秀中醫藥人才培養對象的培訓成果。開展《青島市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治療方案(試行)》培訓,重點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以提高他們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應用中醫藥的能力。
三、加強宣傳中藥飲片與中成藥的儲備工作
要根據《青島市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治療方案(試行)》,結合我市實際和城鄉居民用藥習慣,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加強對居家居所的輕癥患者運用中醫藥進行治療的指導,使公眾能夠正確、合理地應用中醫藥。各有關醫療衛生單位要根據方案的要求,對方案中所涉及的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增加儲備,以滿足對重點人群、易感人群治療用藥的需求。
附件:青島市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治療方案(試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日
附件:
青島市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治療方案
(試行)
參照時行感冒(流感)及風溫肺熱病進行辨證論治。
一、治療原則
㈠盡早使用中醫藥治療。
㈡清熱解毒、扶正祛邪。
二、中成藥應用
應當辨證使用中成藥,服用湯劑不便時可使用中成藥。
三、分證論治
㈠熱犯肺衛
癥狀:發熱、咽痛、咳嗽,或伴有流涕、鼻塞、全身不適,舌苔白或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和解
方藥:銀花20克 連翹15克 蚤休25克 白茅根30克
桔梗10克 荊芥6克 牛蒡子15克 柴胡25克
黃芩25克 制半夏9克 太子參12克 石膏先煎50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0克 大棗10克
用法:水煎口服。每劑水煎200毫升,每次口服100毫升。小學生1/2量。學齡前兒童1/3量。服藥期間忌辛辣、生冷、油膩食物,飲食宜清淡。在聯合服用其他藥物時,至少間隔30分鐘。本方只用于本階段甲型H1N1流感的治療,請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可盲目服用。
常用中成藥:小柴胡顆粒劑合銀翹解毒丸(片)。
㈡痰熱阻肺
癥狀:發熱已退或伴有低熱,咳嗽、咳黃痰,舌苔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化痰,宣肺止咳
方藥:麻黃6克杏仁10克 生石膏先煎30克 炙甘草6克
柴胡12克 黃芩15克 制半夏9克 太子參12克
銀花20克 魚腥草30克 浙貝15克 側柏葉15克
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口服。每劑水煎200毫升,每次口服100毫升。小學生1/2量。學齡前兒童1/3量。服藥期間忌辛辣、生冷、油膩食物,飲食宜清淡。在聯合服用其他藥物時,至少間隔30分鐘。本方只用于本階段甲型H1N1流感的治療,請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可盲目服用。
常用中成藥:雙黃連顆粒劑(口服液)合蛇膽川貝口服液。
㈢熱毒壅肺
癥狀:高熱,咳嗽咯痰、痰黃,喘促氣短;或心悸,躁擾不安,口唇紫暗,舌質紅,苔黃膩或灰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瀉肺,解毒散瘀
方藥:炙麻黃5克 生石膏先煎50克杏仁10克知母10克
魚腥草15克 葶藶子10克 金蕎麥10克 黃芩10克
浙貝母10克 生大黃10克 丹皮10克 青蒿15克
用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小學生1/2量。學齡期兒童1/3量。
加減:持續高熱,神昏譫語加安宮牛黃丸;抽搐加羚羊角、僵蠶、廣地龍等;腹脹便結加枳實、元明粉。
常用中成藥:清開靈注射液。
㈣氣營兩燔
癥狀:高熱,口渴,煩躁不安,甚者神昏譫語,咳嗽或咯血,胸悶憋氣氣短,舌脈:舌質紅絳,苔黃,脈細數。
治法:清氣涼營
方藥:水牛角30克 生地15克 赤芍10克 銀花15克
丹參12克 連翹15克 麥冬10克 竹葉6克
瓜蔞30克 生石膏先煎50克 梔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小學生1/2量。學齡期兒童1/3量。
加減:便秘加生大黃;高熱肢體抽搐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藥:醒腦靜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