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愛著腳下的沃土,深愛著每一個學生,他將一顆赤誠、火熱的愛心無私地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在他羸弱的肩頭上,托起的是數以千計農民娃的燦爛前程。他就是于振璽,青島市人大代表,平度一中的一名數學教師。
從教23年來,他帶過的班級,有13個班被評為平度市、青島市先進班集體;送過的13屆畢業班,高考成績都名列全市前茅,僅升入重點大學的就有幾百人,有四屆學生的本科達線率在95%以上;劉學崎同學奪取了青島市理科狀元,有12名同學先后考入清華、北大。年僅43歲的他,被評為青島市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青島市德育先進工作者、青島市十佳師德標兵、青島市人民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
他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
很多家長都感激地說,于老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很多學生都親切地稱呼他“老爸”。于振璽愛孩子,不論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差的,不論是聽話的,還是叛逆的。對于那些問題學生,他從不歧視他們,更不體罰,總是堅持正面教育,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光輝的榜樣來引導、激勵,以行為準則來規范、約束,更用一顆博大的愛心來感化。曾經有一學生,學習很差,紀律散漫,不求上進,經常遲到曠課,時常與同學爭吵,有時還動手打人,對老師的教育,有強烈的抵觸情緒。于振璽堅信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都愿意接受美好的東西,都有積極向上的潛意識,他堅持不放棄,在學習、生活中時常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希望能用愛的暖風吹化他心靈的堅冰。一個周六的深夜,這個學生與幾個社會青年發生沖突被打。接到電話后他急忙趕過去,雖然很生氣,卻一句批評的話也沒說,而是迅速把學生送到了就近的醫院,為他交上了治療費,然后寸步不離地陪著檢查治療,直到安排好住院、確認沒有問題后才離開。后來幾天,他又多次到醫院探望,沒有批評,沒有歧視,只有父親般的溫暖和關愛。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這個學生,傷好后主動找到于老師承認錯誤,并逐漸改掉了身上的壞毛病。作為農村高中的老師,于振璽所面對的學生有很多都是貧困生。從農村走出的他更深知農民子弟求學的艱難,對于這些家境貧寒的農村孩子,他特別關心,找他們談心,個別輔導,為他們買棉衣御寒,買牛奶增強體質,給他們的捐款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甚至上千元。2001年,品學兼優的張雪被大連理工大學錄取,但家庭困境讓她一籌莫展:父母有病,弟弟上學,實在籌不夠學費。得知這一情況后,于老師迅速湊了1000元錢送給她。那天,張雪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只是掉眼淚。有了他的幫助,他的學生沒有一個因家庭困難而輟學,而除了本班的學生,每學期他還要資助一到兩名其他貧困學生。至今接受他資助的學生已有80多名。他愛那些純樸善良的農家孩子,把他們視為自己的兄弟姊妹,自己的兒子女兒,因為他知道在每一個孩子的背后,都承載著一個乃至數個家庭的希望。
于振璽是平凡的,但他身上那種無形的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卻影響著一屆屆學生。每年教師節,他都要收到大量的感謝信和賀卡,每年的除夕夜,給他的拜年電話總是讓他應接不暇。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有什么比這更幸福呢?為了這種單純而豐富、寧靜而熱烈的幸福,于振璽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奉獻給了學校,奉獻給了他的學生。
獻身教育,我心無悔 于振璽的愛人不無怨言地說:“結婚快二十年了,家務基本上是我一個人承擔,孩子基本是我一手帶大。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到初中,他都照顧不上。他也覺得很內疚,嘴里說:等上了高中再抽時間輔導輔導。誰知上了高中,還是輔導不上。”他每天都利用課余時間找幾名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思想、生活情況。為了擠時間做好學生的工作,搬家后,他的家雖然與學校一路之隔,但每天早、晚兩頓飯幾乎都在學校吃。每天早晨,宿舍、衛生防區逐一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晚上,一直到深夜學生休息了才回家。
他愛親人,更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當家庭、個人利益與工作發生沖突的時候,占據他心頭第一位的總是工作。多年來,他從沒因私事給學生誤過一節課,不光如此,他還經常利用星期天、節假日,給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義務補課輔導。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難有驚天動地的偉業,可是做一名優秀教師并不容易,除了需要豐富的學識、扎實的基本功、辛勤的汗水,更需要強烈的責任感。而這些,在他身上體現得是那么的淋漓盡致。對于自己的堅守,為人低調、生性樸實的于振璽只是說:這都是應該做的。他誠懇地說,看看新生入學時,陪同報到的家長,滿臉風霜,滿臉希望,你就沒有理由不好好地愛那些孩子……正是這份責任感,讓他只知道培養別人的孩子,卻忽視了自己的孩子;讓他歷盡千辛萬苦,卻不改心中對學生無私圣潔的愛。
20多年來,他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同時任教兩個班的數學課。連續多年苦戰在教學一線,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嚴重失眠等多種疾病侵襲著他,嚴重的腰腿疾病使他經常站不多時腿就發酸發脹,上樓梯都艱難,早晨起床,兩腿發僵,酸軟無力,趕上陰天下雨,站立都很困難。但他從未向領導叫苦叫累,依然每天堅持查早操、查課間操、查自習紀律、查午睡、查晚睡,堅持每天早晨5∶30之前準時起床和學生一塊兒上早操,站不住了就在學生隊伍后面蹲一蹲。于振璽有兩把辦公椅,一把是學校統一配備的電腦椅,美觀又舒適。另一把卻稱不上是“椅”,不過是個普通的硬板凳。而他經常坐的,就是這個硬板凳——就因為他這個椎肩盤突出癥。今年春天,椎間盤突出癥復發了,劇烈的疼痛使他連走路都很困難,上課時只好倚著講臺,或靠著黑板,實在站不住了,就在地板上躺一躺,起來后繼續上課。學校領導心疼得不得了,堅決讓他回家休養。就在校領導上門看望他的時候,卻看到他正趴在地板上為學生出練習題。校領導都感動得眼角濕潤了,“強行”把他送到醫院治療。醫生診斷后,要求他必須住院,他卻懇求說:“您再想點別的辦法吧!吃點藥或是打打針,我帶的是高三畢業班,一點耽誤不得,說什么我也要堅持到學生畢業再治療。”在他的一再要求下,醫生為他打了封閉,一直堅持到學生高考完了,才接受正規治療。
平度一中數學組的年輕教師,談起于老師的無私幫帶,都感激至深。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于振璽也義不容辭地做起了傳幫帶的工作。雖然自己身為市數學學科帶頭人、高中段教學名師,要經常舉行平度市、青島市公開課、觀摩課和各種教法講座,忙得不得了。他歡迎青年教師隨時推門聽他的課,接著一起評課,然后他再去聽青年教師的課,再一起坐下來談優點,議不足。數學組在他這匹“老黃牛”的帶動下,凝成了一股繩,形成了一個團結協作的戰斗集體,一大批青年教師也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教學骨干。他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精心鉆研教學藝術。他所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有多篇在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或獲平度市、青島市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一、二等獎。他參與和承擔各級立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國家、省級課題“平度一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容和途徑的研究”、“運用嘗試法教學理論高課堂教學效率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汗水,有關研究成果一次獲山東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多次獲青島市優秀科研成果獎。于老師曾說過這么一席話:教什么書,育什么人,必須要有一種境界,自己必須先有一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萬事開太平”的強烈使命感,然后你才能去培養優秀的、有社會責任感、有世界眼光的人,也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落實了“為社會負責,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辦學理念……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于振璽無論工作怎么忙,都要擠出時間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特別是學習憲法、法律法規、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及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履行職務的水平。每次小組開展活動,他都積極參加,從不以工作為借口而請假。他說“我不僅是一名教師,更是一名人大代表,人民選我當代表,是信得過我。”為切實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孫振璽在工作之余多次深入社區調查研究,密切聯系選民,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
“獻身教育,我心無悔。”于振璽說。走過青春,走過歲月,依然是二十多年前的執著。年華似水,他心中對教育的熱情,對學生火一般的愛從未熄滅;“俯首甘為孺子牛”也正是他作為一名青島市人大代表的真實寫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