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近8000件,其中90%以上由地方人大常委會制定
2009年6月1日,《江蘇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江蘇省現有未成年人近2000萬人,針對現在學生負擔重的現狀,條例作出了“不得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的專門規定。條例還特別明確了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責,并且規定不得把升學率作為考核學校工作的主要指標。
類似《江蘇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這樣的全國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近8000件,其中90%以上是由各地方有立法權的人大常委會制定的。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30年來,地方人大常委會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結合本地的實際,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工作制度。比如,省級人大常委會一般都制定了關于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關于行使監督權的規定、關于行使人事任免權的規定,制定了常委會議事規則、常委會主任會議議事規則,還制定了實施地方組織法的具體規定和代表法的實施辦法等。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還制定了立法聽證辦法,并召開立法聽證會。
變革立法體制 地方立法極具現實性和創造性。這是我國立法體制帶有革命性的變革。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11月2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三部地方性法規:《關于加強集市貿易管理的布告》、《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繼續推行維吾爾、哈薩克新文字和同時使用維吾爾、哈薩克老文字的決定》、《關于加強邊境管理區安全保衛工作的通告》。這成為全國省級人大常委會首次地方立法實踐,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地方組織法,賦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這是我國立法體制的重大改革。1982年修改的地方組織法規定了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會有“擬訂”地方性法規草案、提請省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制定的權力,1982年憲法正式確立了省級人大及常委會的“地方立法權”,1986年修改的地方組織法進一步規定: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級人大常委會批準后實施的權力,2000年的立法法全面系統地規范了“地方人大立法權”。
地方人大立法是我國社會主義立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30年的實踐充分表明,地方人大立法作為國家立法的必要補充,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但適應了各地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需要,也為國家立法積累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
為了使國家法律適應本地的具體情況,地方人大在立法中特別注意細化國家法律的規定,增加程序性內容,從而增強了國家法律的可操作性,便于有效實施。
2007年10月,被立法專家認為“具有破冰意義”的《甘肅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程序規則(修正案)》獲得通過,該法規在全國首次確認了公民擁有直接向人大常委會提出立法建議項目的權利。這一立法細節看似只有一小步,但它蘊含著“開啟公民立法新時代”的意義。
2006年9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公司職工董事職工監事條例》。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具體規范公司職工董事、職工監事權責的地方性法規。
我國第一部遺體器官捐獻地方法規——《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經福建省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2005年9月1日正式施行。
2004年,江蘇省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南京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是我國第一部關于公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地方性法規。正是該條例的實施,南京市政府兩次上調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讓更多的困難群體有尊嚴有保障地拿到“活命錢”。
突出立法重點 30年來,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地方立法為促進和保障地方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民主法制建設和社會全面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也逐步積累了一些經驗。
——適應深化改革的需要,積極開展地方立法,為改革開放營造良好環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客觀上需要加強經濟立法工作。30年來,各地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緊緊圍繞改革開放、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主題,堅持以經濟立法為重點,兼顧其他方面的立法。在制定的全部法規中,經濟類法規占總數的60%以上。
——按照急需先立的原則,對經濟社會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社會反映強烈、人民群眾特別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立法,注重立法的同步性、超前性。如北京、江西,就股份合作企業這一改革開放的新事物,分別制定了《北京市農村股份合作企業暫行條例》、《江西省股份合作企業條例》,對股份合作企業的設立、組織機構、股份、法制責任等都做出了明確規定,有力地支持和推進了這項改革的發展和完善。
——隨著形勢的發展適時修訂、廢止有關法規,使法規更加適應改革與發展的需要。2006年5月,貴州省貴陽市人大常委會對《貴陽市人大常委會會議旁聽規則》進行修改,除保留原報名旁聽方式外,增加了自由旁聽方式,并擴大到外籍人士可以參加自由旁聽。該《規則》生效后的第一次會議,即7月17日召開的貴陽市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來自澳大利亞的塞茜利女士帶著字典走進自由旁聽席旁聽。
提高立法質量 2005年9月9日,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在北京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獲得通過,燃放煙花爆竹自 2005年12月1日起“禁”改“限”。按照規定,在北京市五環路以內的“限放”區,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為每年農歷除夕至正月初一,正月初二至十五每日的 7時至24時,其他時間不得燃放。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征求意見,贏得七成以上民眾贊成解禁的民意。“禁”改“限”后,2006年元旦期間,在北京市“限放”區內幾乎聽不到鞭炮聲。這表明立法只有從根本上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意愿,實施以后才會得到大多數群眾的擁護,才能得到公民的廣泛認同。
推進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是切實提高法規質量的重要條件。30年來,地方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積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
立法質量的提升在技術上還有賴于更多的創新與探索。2005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根據行政許可法的精神,將兩項臨時性行政許可上升為地方性法規;還出臺了全國第一個立法指引制度,形成了更加民主科學的立法機制。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在立法中注意加強與執法部門之間溝通協調的同時,十分重視提高地方實施性法規的可操作性。
為了發揮地方人大常委會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反復進行論證的基礎上,都分別制訂了五年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并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實際需要,適時進行調整,堅持立法的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使其更加符合實際,切實可行。在制訂立法規劃時,注意做到“堅持三個原則、處理好三個關系”,即堅持法制統一、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則,處理好地方性法規與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關系;堅持突出立法重點、統籌兼顧其他立法的原則,處理好法規的制定與修訂、廢止的關系,以及地方性法規與政府規章的關系;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處理好需要與可能、提高立法質量與適當安排立法數量的關系。
各地人大常委會十分重視建立健全立法工作制度,提高立法質量。
——把好立法調研關。對立法項目,注意進行深入調研和反復論證,力求切實可行;法規草案起草前再進行調研,使之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的要求;法規草案起草以后,進一步廣泛征求意見,特別是對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直接相關的法規草案,通過報刊等新聞媒體予以公布,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
——把好法規草案起草關。法規的起草逐步由政府起草的單一渠道向多主體、多渠道轉變,貫徹民主立法、科學決策的原則,重視發揮立法工作者、實際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的作用。重視發揮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在立法中的重要職能作用。由山東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組織起草的《山東省禁止非醫學需要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終止妊娠的規定》頒布后,國家計生委給予高度評價。
——把好法規草案審議關。對法規草案的審議一般堅持二審制,對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的法規草案實行三審制。湖北省從1999年7月起,將人大常委會會議擬審議的法規草案在會前半個月印發常委會組成人員,并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就草案到基層、到群眾中進行調查研究,大大提高了法規草案的審議質量。善于傾聽、真誠善待、積極回應,已經成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自覺堅持的立法價值觀。更可喜的是,立法聽證在有的地方還形成了制度。沈陽市人大常委會出臺立法聽證規則規定,凡是涉及相關公民或法人重大權益、存有較大爭議、不同利益群體有明顯利益沖突的法規,必須進行立法聽證,并允許公民旁聽和媒體報道。
——把好法規執行關。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注意在每項法規出臺后,密切關注社會各界的反映,調查了解法規實施中的實際情況和實施效果,從而不斷校正立法思路,提高法規質量。一部法律法規是否是“良法”,無疑應當“用事實說話”,即看它的實施效果。自2000年以來,山東省人大常委會開展立法后評估,已經對《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等多項法規“立法回頭看”,把法規實施的績效及法規中各項制度設計和程序規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作為評估的主要內容。
……
30年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工作創造了燦爛的業績。
銘刻在公民心底的法律,自然應該體現和傳達出他們的利益訴求,尊重他們的表達權、參與權,同時惠及他們及其子孫的未來,他們才會在心靈與行為方式上對法律抱有真正的敬畏和信念。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有理由為過去30年地方人大的立法實踐喝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