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角的啤酒節
一張白紙上作畫,最能看出繪畫者的才智。有的繪畫者只會照貓畫虎、照葫蘆畫瓢;有的繪畫者天馬行空,其作品除了自己,沒人能懂;還有一種繪畫者既寫實又寫意,他總能在眾人看不到、想不到的地方添加上幾道神來之筆,讓人拍案叫絕。
青島本來沒有啤酒節,第一屆啤酒節就像白紙上作畫。然后每年往上添加新的內容,一直到今年,青島人繪制出的“啤酒節”這幅生動的生活畫卷色彩更加絢麗了、內容更加豐富了。讓我們從細節看起——
當美酒配上美器時,文化品位提升了
因為啤酒節每年只有一次,在過去,商家總有“一次性”“臨時性”的想法,盡量地少投入,這樣一些飲酒大廳似乎顯得有些簡陋和粗糙,經不起細看。比如酒器,通用的是廉價的玻璃杯,和馬路上的燒烤攤差不多。
但今年,啤酒節上的許多啤酒大棚越來越講究細節。啤酒與啤酒節,本是舶來品,原產地在德國,世界首屈一指的啤酒節是德國慕尼黑啤酒節。而今年,青島啤酒節正好與德國慕尼黑啤酒節舉辦時間差不多,于是,一些商家開始“原裝進口”國外的啤酒節。比如柏龍啤酒宮,不僅柏龍牌啤酒是從德國原裝進口的,連啤酒杯、啤酒大廳的裝飾、伺者的服裝都是從德國原裝進口的。啤酒杯,是人造水晶杯,晶瑩剔透,將柏龍啤酒的透明度純凈度顯示出來;啤酒大廳的裝飾有著濃郁的德國風格,古羅馬柱、卡通人物畫、柏龍小塔的造型,無不體現既厚重又精細、既嚴謹又樂觀的民族特點;服務員都穿著民族服裝,小馬夾、小圍裙……帶來了縷縷清新的異域風情。
當樂隊代替音響時,心靈便有了互動
在碧特博格啤酒大棚里演出的北京火柴盒樂隊的主唱“小飛”不斷強調說:“我們帶來了一個樂隊,我們用的是真音樂。”他所說的真音樂, 是相對于音響而言的。
“真音樂有那么重要嗎?”
“當然,我們一直在北京的一些著名酒吧里演唱。如果音響更好,為什么那些酒吧老板要高薪聘請樂隊演出,卻不用音響呢?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依我理解,這區別就像你穿一件純羊絨衫與穿一件人造毛制成的偽羊絨衫的區別一樣,雖然看起來一樣,但穿在身上后者沒有前者那種輕、薄、暖的舒適感。樂隊與音響也是如此,樂隊帶來現場感,帶來樂器的質感,帶來音樂的感染力,而后者則平淡了許多。
在今年的啤酒節上,樂隊代替音響,并不普遍,但它反映了一種發展趨勢——啤酒節對音樂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要求啤酒節上的音樂就像啤酒節上的啤酒一樣,要口味純正、要品質新鮮。上海天幕文化演繹公司的藝術總監徐馳認為,音樂對于啤酒節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元素。音樂在啤酒節上的作用就是刺激人們興奮。那么什么能夠最有效地激起人們的興奮點呢?是那些撞擊人們心靈的東西。只有音樂人的音樂來自于心靈、發自肺腑,才能感染聽眾,激發聽眾的熱情。說到底,精神消費與物質消費之間是互動的關系,在高層次的文化氛圍中進行物質享受,消費的附加值就提高了。如果沒有音樂,在啤酒節上飲酒與在家里、在馬路上、在飯店里飲酒又有什么區別?
百姓“秀”出的風情畫卷
北京歌手“小飛”說,青島觀眾在全國的口碑都是很好的。青島觀眾特別活躍,他們喜歡與演員互動,他們的情緒常常能和演員達到默契,因為他們的熱情參與,演員更有激情,反過來,演員的激情又推動了全場氣氛達到高潮。“可能是因為青島是海濱城市吧,青島人比內地人更開放,更活潑。”
青島啤酒節歷來就是青島的百姓秀場。青島人把本地人的能歌擅舞、豪爽奔放、熱情好客完全地展現在國內外游客面前。海南姑娘郭蔚說:“也許只有青島人能辦成青島啤酒節,因為在別的城市很難看到男女老少人人都高歌豪飲的情景。”
用著名學者龍應臺的說法:什么叫文化?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
青島人有著自己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中就包括了全民性的對藝術的欣賞和追求、包括全民性的對酒的愛好和享受飲酒過程的生活態度。青島啤酒節作為百姓秀場,向世人充分體現出青島人特有的性格特質和文化傳統。由于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進一步普及、與世界溝通的進一步廣泛和深入,近些年,青島人的性格愈發開朗、外向、靈活,愈發地追求文明和進步。這是青島啤酒節上我們看到的另一幅美麗的圖畫。
我們說,青島啤酒節就像一幅圖畫,一年年一屆屆,像有一雙無形的手在畫布上不斷添加著新的文化元素,這些元素有世界其他民族的、有提升和改造原有的、有百姓精神世界里的……它們完美地、不落痕跡地將青島啤酒節這幅民俗風情畫卷繪得精致細膩、內容新穎、色彩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