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務全搜索
高級搜索
青島日報訊 青島人很幸福,每天面對美麗的大海,但有沒有想過,如果把這些海水變成淡水,會是一個怎樣可觀的產業?我知道,青島是個嚴重缺水的城市,聯合國所頒布的水標準是每個人每年擁有3000立方的標準 ,低于2000立方就是缺水,而我國居然有400多個城市低于這個標準,其中100多個城市是非常缺水的,像青島還有天津、大連等,人均擁有淡水量不到200立方,這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其實,海水淡化技術早在100年前就解決了,德、英兩國首先用蒸餾法將海水脫鹽。上世紀50年代,中東地區各國開始進入這一領域,發展得相當不錯,在沙特、科威特等國,到處都是海水淡化廠,人們生產生活用水的90%取自大海。因此,青島作為沿海城市,完全具有產業發展的先決基礎和條件。而且,青島在國內城市中第一個出臺城市海水淡化產業規劃,擁有全國最多的海洋科研機構和亞洲唯一的海洋高等學府,國內惟一一個研究海水淡化的兩院院士也是青島人。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幫助青島引入資金、人才和項目,將全國的目光引向青島。我注意到,青島市領導對此高度重視,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和部署,今天開幕的海洋論壇,更是專門圍繞這一技術領域展開交流研討,這些都讓我感到青島這座“中國海洋城”名副其實,青島海水淡化產業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