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平安社區。李滄區通過加強安全宣傳,開展法制教育,提高居民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在全區推廣了李村街道東山社區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防范、自我教育、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經驗。投入66萬元完善了20個平安示范社區的軟硬件建設,建立了75個社區警務室,為不封閉小區安裝樓道感應燈具12987套,為29個社區配齊了消防設施。他們還開展了社區思想政治工作“解惑釋疑、解難排憂”活動,通過開展“短信傳民意”、“零距離、結對子、解難題”等活動,共收到市民意見建議4300多條,解決實際問題千余個。
打造溫馨社區。該區以創建“一居一品牌”為抓手,推廣“有事您就說”、“一電到”等社區服務名牌的創建經驗,以品牌創建帶動溫馨社區創建,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認同感、信任感。目前,已有70個社區確立了自己的創建品牌,“有事您就說”、“對我說、馬上辦”、“溫馨百通”、“情系萬家”等一批品牌得到居民廣泛認可。同時,他們完善了社區綜合性衛生服務網絡,構筑起“15分鐘健康服務圈”,建立了“陽光捐贈救助超市”。大棗園社區還每年拿出30萬元建立了愛心基金,救助困難居民,獎勵考取大專院校的學生和參軍青年。百通、馨苑等社區針對少數民族居民多的特點,成立了朝鮮族老年文體協會等專門組織,并組織開展少數民族趣味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社區多民族和睦相處。
打造文化社區。李滄區在各社區大力實施“四個一”陣地建設,即每個社區建一所社區教學班、一條宣傳長廊、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塊體育健身場地。目前已投資460萬元完成了23個社區文化中心的改擴建,配備了書架、電腦、音響等設施。他們還通過政府采購、捐贈等途徑,為社區新添圖書5.2萬冊。各社區發揮各自優勢建立起別具特色的文體隊伍,全區社區文體活動團隊增至240個。區里專門成立了文藝小分隊,深入社區開展文藝演出。社區文化節、家庭共讀一本書、共建書香家園、創建學習型家庭等居民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極大地活躍了居民文化生活。
打造生態社區。為建設綠化、美化、亮化、舒適的特色社區,李滄區成立了由街道、社區、執法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小組,重點開展了環境衛生、違章搭建、亂貼亂畫、占路經營等專項整治,社區環境面貌明顯改觀。針對居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李滄投資3160萬元對225條背街小巷進行了改造,投資20多萬元對3000多個樓道進行了統一粉刷。各社區還開展了“創節約型社區、做節約型個人”活動,使綠化、凈化、美化居住環境成為居民的自覺行動。
打造小康社區。結合全區村改居社區較多、經濟基礎較好的實際,李滄區在村改居社區中開展了創建小康社區活動,打造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環境優美、健康文明的特色社區,涌現出大棗園、文昌閣、石溝、劉家、東李、鄭莊等一批小康型社區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