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市北區北仲二路社區
記者第一次去市北區北仲路街道北仲二路社區,是2004年大年初一。早上八九點,喧天的鑼鼓聲中,膠東大秧歌將整個社區渲染得煞是熱鬧,居民興高采烈、互致問候,整個社區一派祥和景象。
隨著對北仲二路社區了解的深入,記者深深感受到文化活動在這里的影響。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希芬說,社區里一位65歲的老太太在自編自演的快板中說的好:社區是根常青藤,居民就是藤上的瓜。正是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把居民緊緊地攏在了一起。
在北仲二路社區,有8支社區志愿者隊伍:精神文明演講隊、北仲小劇團、《社區視點報》編輯部、紅領巾居委會、環境衛生志愿隊、腰鼓秧歌隊、健美健身隊、文明使者服務隊。在社區居委會辦公室里,王希芬指著一間裝著演出服裝、道具的房間對記者說,這些服裝都是居民們一針一線縫起來的,道具也是男女老少一起動手做出來的。2003年2月,居委會組織社區里的文化活動積極分子成立了北仲小劇團。要搞晚會沒有音響,居民馬上把自家的音響捐給劇團;沒有鼓架、琴架,居民不用一天就做好了交給劇團使用。在小劇團的創作人員和演員中,最年長的74歲,最小的只有6歲。劇團演出的節目大部分是由居民身邊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社區居民喜聞樂見,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宣傳效果。
在社區的一個宣傳欄里,記者看到了一張剛剛張貼出來的《社區視點報》。報上的內容都是一些張家長、李家短的小事,卻吸引了許多居民駐足觀看。王希芬說,《社區視點報》是為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質,由居委會發動居民創辦的。它向居民展現社區的好人好事,將不文明的現象逐一曝光,應該防范的問題也及時向居民提個醒。
居委會還組織開辦了“每周一講”,為社區居民上起了文明課。從2001年7月開始,“每周一講”已舉辦36期,72名居民登上了講臺,聽課者達7600余人。社區里還有一支文明使者服務隊。居民要辦喜事,他們便打著迎親的橫幅,跑起旱船、毛驢,吹起嗩吶。行動不便的居民要買糧買煤,文明使者服務隊會無償提供幫助。
文明新風吹進了北仲二路社區。現在,居民之間吵架的少了,互相幫助的多了;社區里文明現象不斷涌現,一些居民的不文明行為逐漸銷聲匿跡了。王希芬感慨地說,是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讓社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