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催生下的“超常規” ——看市政公用局如何探索發展新模式
2008年對于青島市政公用系統來說,是“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一年,全年共完成城市建設投資10.6億元,實現了供水、供氣、供熱、排水、環衛基礎設施建設跨越式增長,圓滿完成了抗震救災、滸苔清理、奧運保障等重大任務,受到了省、市政府表彰。
解放思想成為創新發展的主引擎
萬物皆有源。市政公用局2008的“超常規”發展,與其年初在全系統廣泛開展的“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優化服務、開拓創新”主題實踐活動密不可分。
今年3月,局黨委一班人深入基層一個多月,對困擾市政公用發展的難題進行了充分調研,清醒地認識到:在新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要求下,在人民群眾對市政公用產品仍然存在巨大需求的背景下,青島市政公用必須盡快有突破性的發展,而要想實現新突破,就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對于市政公用行業來說,怎樣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局黨委給出的定位是“六不三心”。所謂“六不”,就是不為眼界所限、不為定式所困、不為艱難所懼、不為成績所累、不為權力所惑、不為庸人所誤;所謂“三心”,即與民貼心、待民熱心、讓民舒心。“六不三心”號準了市政公用行業發展的脈搏,又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成為引領市政公用事業持續發展的新理念。
旋即,圍繞這一嶄新理念開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猶如春雷震響,成為青島市政公用事業創新發展的主引擎。
11億元投資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打蛇打七寸,攻堅找準點。市政公用局黨委清晰地看到,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是制約改革發展的“軟肋”。于是,一場總投資近11億元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全面打響,城市供水、供氣、供熱、排水、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均實現了“突飛猛進”。
城市用水更加安全穩定。今年共投入1.5億元,通過加快實施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
使79000戶市民告別“吃水難”。在各種因素制約道路施工的狀況下,完成了10公里50年以上的供水管網改造。結合奧運保障,還完成了燕兒島路、南京路、麥島路等管網改造,對所有水廠及管網設施普遍進行了檢查維修。他們還著手進行居民二次供水改造,對376處設施進行了普查,起草了《關于居民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程實施計劃》。
市民用氣保障有力。年內建成了由山東路和福州路至澳門八路的中壓天然氣管道,對奧帆中心及周邊中壓燃氣管網28個重點閥門進行了維護保養,對重點區域的調壓器全面進行了檢修。瑞昌路、遼陽西路加氣站竣工投用。
城市供熱擴容“規模空前”。今年,市內四區和嶗山區新建、續建、擴建、改造熱源項目14個,新建換熱站75座,新增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是我市實行集中供熱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排水基礎設施擴容明顯。今年投入3.4億元,先后完成了婁山河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李村河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東海路泵站改造工程、麥島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管道工程建設,使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大大提升。今年市政公用局還對332項污水處理設備和前海10個泵站進行了全面維修,共治理污染點源265處、雨污混接點21處,使近海海水水質穩中有升。
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惠民利民。今年,小澗西垃圾生化處理廠項目建成并投入試運行,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置開始破題。新建公廁17座,翻建公廁12座,新建轉運站1座,并于5月1日前順利地將市內四區349座公廁全部實行免費開放。
破解“六大難題”,實現“六大突破”
確立了新的發展理念,青島市政公用局黨委著力破解影響和制約市政公用事業發展的“六道難題”——
有效解決建管脫節難題。通過不懈努力,實現了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把關功能前置,解決了因缺乏市政公用前置審批而造成的后期管理難問題。
地下管線管理全面智能化。在全面完成地下管網普查工作的基礎上,燃氣、供水、供熱、排水等企業普遍采用智能化巡查和監控設備,提高了巡線效率,確保了地下管道的安全暢通。
破解了供熱建管難題。今年,市政公用局將全市供熱實行劃片管理,開展了“供熱解憂回頭看”活動,在對供熱企業實行“以獎代補”的同時,加強供熱服務質量考核評估,確保全市供熱優質穩定。
管道燃氣統一調控難題得以化解。《青島市燃氣專業規劃》、《青島市天然氣汽車加氣站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同中石油設計單位研究了入青天然氣長輸管線建設方案,為實現雙氣源供應鋪平了道路。
破解了污水處理難題。在全天候監管市內四區污水處理廠的基礎上,促使污水處理廠出水主要指標全部達標。市區第一批8家重點排污工業企業中的5家已整改完畢。
化解市區垃圾處理難題。經過協調,利用四方后海圍海造地工程和高新技術產業區場地回填,解決了建筑垃圾處置問題。同時,計劃在西后樓建設臨時建筑垃圾處置場。
與破解“六道難題”齊頭并進的,是今年青島市政公用事業發展實現了“六大突破”——
品牌建設方面,12319特服號碼落地青島所有縣級市工作已經完成。12319服務熱線、“潤萬家”、“泰能”、“暖到家”、“排水暢通惠萬家”晉升為省級服務品牌。市政公用局被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其品牌文化建設經驗在全國建設系統重點推介。
在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方面,供水、供氣、供熱、排水的地下管網數據信息完成徹底普查,建成了地理信息庫、項目庫、應急安全系統的功能需求及視頻平臺,為今后市政施工提供了翔實的基礎資料。
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方面,在“高起點、高標準、適度超前”的原則下,編制了給水、排水、供熱、燃氣、環衛五個行業的《2008年建設計劃及今后五年發展規劃》。熱力、燃氣、燃氣汽車加氣站等專業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制定了《城市截污工程建設計劃》,爭取盡快實現城市污水全部處理。
在公廁管理方面,市區公廁進行了900多萬元的全面整修,近400座公共廁所全部免費開放,市區70%的公廁達到一類標準。
在垃圾處理方面,垃圾填埋氣收集發電項目完成BOO特許經營權招標和經營協議的簽署及項目公司工商注冊等前期工作。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順利開工,小澗西生化處理項目投入試運行。城市衛生在全國保持領先水平。
在新能源供熱方面,熱電麥島金岸污水、海水源熱泵工程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團島海水源熱泵項目已完成專家與可研的評審工作,設計招標工作已經完成;延吉路新上生物質型煤鍋爐供熱項目實現供熱。
今年,青島市政公用系統還大力推行“與民貼心、待民熱心、讓民舒心”的服務理念,促進了全行業服務水平的整體上升。其中,實行POS收費系統升級后的優化改造及新功能開發完善,收費系統便民服務更加到位;供熱服務實現12319熱線全面接轉,變在家接聽投訴為出去主動督查;不間斷地組織實施民生巡查和處長接線日活動,及時回答和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嚴格落實“紅黃單”制度,加大了督查力度,提高了為民服務水平。
強化“保供”,促進“擁灣”戰略實施
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是青島發展新的戰略定位。市市政公用局黨委圍繞這一戰略定位,將加快發展有效融入到主題實踐活動之中,新一年度增強“保供”能力等發展藍圖成功繪就——
加大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繼續對50年以上及嚴重老化的供水管網進行改造,提高供水質量;按計劃完成剩余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任務;開工建設二次設施供水改造工程,明后兩年將對376處二次供水設施進行改造;完成仙山路輸配水管道工程建設。
加快燃氣設施建設步伐。積極進行中石油天然氣引進和市區第二條入市天然氣管網建設,實現雙路供氣;繼續加快天然氣汽車加氣站建設,婁山后天然氣加氣母站建成投產,加快燃氣加氣站建設;加快推進天然氣汽車改造工程;開展環膠州灣天然氣高壓管網建設前期工作;建設天然氣配套管網51公里。
大幅提升熱源建設規模,新增供熱面積700萬平方米。爭取水清溝熱電廠、福利院供熱站、東億供熱中心、金湖熱力公司、鐵路紅宇供熱站、李滄東供熱站等一批續建、擴建工程投產運行;開工建設團島污水源、海水源熱泵供熱項目,污水源熱泵項目年內投產運行。
推進市區排水管網建設工程,完善市區排水管網系統,縮小南北差距,確保盡快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目標。加快推進小澗西垃圾填埋場二期擴容、建筑垃圾綜合處置廠工程選址及前期工作、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一期工程和小澗西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沼氣發電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