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延長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
主要觀點
經濟周期上升階段的回升期,兼具其前面低速期和后面超速期的雙重特征。如果只看到現象的一個方面,就會認為是“過熱”;只看到另一個方面,就會認為“尚未過熱”。我國當前正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其政策含義就是,對經濟增長的良好勢頭必須倍加珍惜,通過完善宏觀調控,使上升階段得以延長,使良好勢頭得以鞏固和持久。2004年宏觀經濟調控的經濟增長率預期目標仍定為7%左右,這是一個導向性的、留有余地的預期目標,它建立在對新的消費結構升級和當前經濟形勢的科學分析基礎之上。
正確判斷和把握經濟走勢,是正確實施與完善宏觀調控的前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這是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的一個正確的、十分重要的判斷,有助于我們正確實施與完善宏觀調控。
什么是經濟周期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使用“經濟周期”的概念來分析和判斷經濟運行態勢。那么,什么是經濟周期?每個周期分為幾個階段?各階段有什么特征?
經濟周期是指國民經濟運行中所呈現的一起一落、擴張與收縮不斷交替的波浪式運動過程。經濟周期不是從人類社會一開始就有的現象,不是商品經濟所特有的范疇,也不是資本主義經濟所獨具的規律。正如馬克思所說,它是“現代工業特有的生活過程”。這種過程,“我們在人類過去的任何時代都是看不到的,即使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幼年時期也不可能出現。”商品經濟中賣與買即供與求的脫節,只包含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可能性,而不是現實性。形成和影響經濟周期的因素和條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物質性因素和條件就是現代工業社會中固定資產投資與大工業生產所具有的、在較短時間內的急劇膨脹力與收縮力。這種膨脹力與收縮力在以農業、畜牧業、工場手工業為主的社會中是不具備的。在我國,從1953年起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和工業化建設,也就開始了“現代工業特有的生活過程”。
我國的經濟周期在改革開放前后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改革開放前,其突出特點是大起大落,且表現為古典型周期。古典型周期是指在經濟周期的下降階段,國民經濟產出總量絕對下降,即出現負增長。在經濟周期的下降階段,如果國民經濟產出總量并不絕對下降,而是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減緩,則為增長型周期。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周期的特點為波動幅度減緩,并由古典型轉變為增長型。但是,每個周期的上升階段都歷時很短,則是改革開放前后的經濟周期共有的特點。
一個經濟周期包括上升與下降兩個階段。在一個典型的增長型周期中,上升階段又可分為經濟增長率的回升期和超速期,下降階段又可分為經濟增長率的回落期和低速期。從我國1989年—2003年的情況看(見表),1989年、1990年經濟增長率分別為4.1%和3.8%,這是一個低速期;1991年上升為9.2%,是一個回升期;1992年迅速上升到14.2%的高峰,是一個超速期;1993年—1997年,經濟增長率每年平均下降1個百分點,屬于回落期。1998年—2002年,為抵御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和世界主要國家同步陷入衰退的影響以及克服國內需求不足,我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使經濟增長保持了平均7.6%的速度。這與我國歷史上以往的低速期相比,或與世界上主要國家的同期相比,均表現為較快增長;而從經濟周期的角度看,這一速度還略低于潛在經濟增長率,因此,這幾年成為一個特殊的位勢較高的“低速期”。2003年第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明顯加快,增長率回升到9.9%;第二季度受非典影響,為6.7%;第三季度又很快回升到9.1%;全年預計為8.5%。這就進入了新一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具體說是進入了上升階段的回升期。
對經濟周期不能做機械的理解。縱觀國內外的歷史情況,沒有兩個經濟周期是完全相同的。但各個經濟周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周期內的各個階段又各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就經濟周期上升階段的回升期來說,其一般性總體特征是:經濟增長率由低轉高,開始回升;社會投資開始加速;物價總水平開始由降轉升。具體地說,回升期兼具其前面低速期和后面超速期的雙重特征。如在投資方面,一些帶頭行業的投資增長會大
大加速,呈現超速期的“過熱”特征;而另一些行業的投資則可能還處于低水平,甚至負增長,呈現低速期的“偏冷”特征。在物價方面,一些商品的價格上升得很快,而另一些商品的價格還處于低位,甚至繼續下降。就我國2003年的情況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23%,而一些帶頭行業如鋼材、汽車、電解鋁、水泥、紡織等,它們的投資增長已超過100%,這樣必定會有一些行業的投資仍處于停滯之中。同時,部分生產資料的價格開始大幅上漲,而有些商品的價格仍處于下降之中。這就是說,在經濟周期上升階段的回升期,在不同行業的投資和不同商品的價格方面,以及不同地區的經濟增長之間,呈現出有升有降、有快有慢、有熱有冷的不同表現。如果只看到現象的一個方面,就會認為是“過熱”;只看到另一個方面,就會認為“尚未過熱”。只有從回升期的雙重特征出發,才能把握當前經濟走勢的特點。而在經濟周期上升階段的超速期或經濟周期的下降階段,它們的特征較為清晰。
怎樣完善宏觀調控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經濟周期的波動情況看,上升階段往往過短,只有一二年時間,由回升期很快就沖向超速期,緊接著就轉折為下降階段,大起之后就是大落。歷史的經驗必須汲取。同時,在經濟周期波動中,每隔幾年才能出現一次上升階段。我國當前正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這一判斷在宏觀調控方面的政策含義就是,對經濟增長的這一良好勢頭必須倍加珍惜,通過完善宏觀調控,使上升階段得以延長,使良好勢頭得以鞏固和持久。
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在形勢良好時,要防止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傾向。總結我國經濟以往大起大落的經驗教訓,其思想根源就是急于求成。大起大落的要害在于大起。大起中過度消耗了物力財力人力,打破了經濟運行中各種正常的比例關系,如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部門間和產業間的比例關系等,必然難以為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宏觀調控的基本著眼點確定為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確保國民經濟這艘大船平穩較快地航行,不出現大的顛簸,這是
十分必要和正確的。
在操作上要把握經濟周期的波動特點。從經濟周期回升期的基本特征出發,在宏觀調控中既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適時適度地進行調整;既要針對局部過熱苗頭采取必要的調控措施,又要區別情況,避免“一刀切”;既要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保護好,又要把這種積極性引導好和發揮好;既要繼續克服前幾年的通貨緊縮趨勢,又要防止嚴重的通貨膨脹再起。總之,既要促進經濟較快增長,又要防止速度過快導致大起大落。
在調控手段上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為基礎,主要運用經濟和法律的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在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應加強和完善市場信息發布制度,充分發揮投資信息、商品供求信息、價格信息的預警和導向作用。在遏制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上,嚴格執行相關
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各行業在技術、質量、能耗、物耗、環保、安全等方面的市場準入標準,不斷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趁市場回升之際而泛濫。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對長期建設國債的使用結構要加大調整力度,向農業和農村、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發展社會事業傾斜。在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中,要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調整信貸結構,保持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與此同時,在制止盲目興辦開發區和濫用耕地方面,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并依法查處。
與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擔負宏觀調控職能的部門要通過自身的改革,從體制和機制上促進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水平的提高。比如,通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金融體系的內控機制,提高資產運營質量,增強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深化其他方面的改革,如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投資體制改革等,從而有利于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有利于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為什么定7%的預期目標
既然我國當前正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而且2002年的經濟增長率已達8%,2003年預計達8.5%,為什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04年宏觀經濟調控的預期目標仍為7%左右?
首先,這是一個導向性的、留有余地的預期目標。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政府職能也正在轉變之中,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和攀比經濟增長速度的現象仍然存在。2004年確定這樣的預期目標,是為了在我國現有的經濟體制下防止片面追求高速度和盲目攀比、層層加碼的現象。同時,引導各方面把主要力量用于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創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以推進改革和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適當的經濟增長目標,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其次,正確評估新的消費結構升級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目前,住房、汽車等數十萬元的“重型”消費形成一個需求熱潮,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增長。從較長時期看,可以說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消費結構升級的新的經濟增長期。但這一過程是分階段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為“重型”消費所形成的購買熱潮,是一種新的以高收入群體為主的消費,而且是經過一定時期購買力積蓄的結果,它不同于20世紀80年代那種有廣泛購買力、排浪式的千元級“輕型”消費。特別是對于廣大中低收入階層來說,尚難形成對這些“重型”消費接續不斷的購買需求。因此,要特別關注市場需求面的動態變化。如果讓一些“熱點”產品的生產能力隨意地過快增長,一旦市場需求發生階段性變化,其相對過剩便會馬上凸現出來。適當的經濟增長目標,有利于防止生產能力過剩而帶來新的失業下崗增加、企業陷于困境、銀行呆壞賬增多等問題。
第三,目前經濟運行中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運輸等方面已出現明顯的瓶頸制約。今年,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的現象比較明顯,高能耗、高資源消耗、污染環境的粗放經營狀況比較嚴重。一些地區已拉閘限電,部分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揚,交通運輸也開始緊張。適當的經濟增長目標,有利于緩解供給面的瓶頸制約。
第四,防止貨幣信貸投放過快。今年的貨幣信貸投放已經偏快。在直接融資渠道狹窄、社會誠信體系不完備的情況下,一些高速發展的行業過分依賴銀行資金,無疑會加大潛在的金融風險。特別是在現代金融條件下,金融系統成為經濟正常運行的血液循環系統。一旦金融系統出現風險,將會波及整個經濟生活,波及社會政治穩定。在經濟周期的回升期,貨幣信貸的“水龍頭”要有擴有控、有松有緊地把握好。適當的經濟增長目標,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人民日報》 (2003年12月18日 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