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精神
一個老掉牙的寓言。員外將死,招晚輩至床前,命每人折一筷,皆斷。命折十筷,皆不斷。于是本來矛盾重重的晚輩們由此頓悟:團結就是力量。
孩子都知道的寓言、明白的道理,可惜不少企業似乎就是不明白。
美國企業已經把反傾銷的利刃架到了中國彩電企業頭上,按道理,這個時候彩電企業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應該暫時放下往日的恩恩怨怨,團結起來一致對外。而且不少專家也認為,聯合應訴對我方才有利。可令人失望的是,據說我們的企業此時仍然是各打自己小九九的多,互相埋怨的多,合作的少。在美國方面就此事舉行聽證會后,國內只有三家企業聯合應訴,而多數企業仍是各打各的官司。
與自己人不合作幾乎成為國內一些企業的通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不乏合作精神,合資也好、建聯合實驗室也好,即便是與有激烈競爭關系的國外企業,也可以合作。但就是和國內的企業尿不到一壺里。
而且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血緣”越近的企業之間不僅不合作反而斗得越兇。同行比不同行容易結冤家;同行又同省更是解不開的冤家;如果同行、同省又同城必成為勢不兩立甚至你死我活的冤家,幾乎鮮有不鬧到法庭的。
如果僅僅是國內競爭也罷了,畢竟市場經濟不是請客吃飯,競爭是主旋律。但是如果面對國外競爭者,仍然不能團結起來,就未免讓人寒心。人家針對你中國產品的壁壘一刻也沒有消停過。本來作為單個企業,我們就不強,再被各個擊破,吃虧的自然總是我們。
說到這里又要提及日本企業。日本企業間也是競爭關系,但對外方面往往會團結一致。和日本做過生意的人都有體會,你別想通過借兩家日本同行企業間的競爭關系實現壓價,因為,多數情況是如果你找了松下,如果是同類產品,日立不會再和你談。而我們呢?你好不容易談下的出口合同,挖墻腳最厲害、最兇狠的恐怕恰恰是自家兄弟。你賣1000塊,他就賣900塊來撬你。不僅如此,還少不了向對方透點你的不是。這種現象在外貿出口中屢見不鮮。
團結起來力量大。面對反傾銷,國內企業共同行動,積極應訴,才能爭取主動,維護我們的正當權益。當然,這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協作協調機制,樹立企業間的合作精神。這還要做許多艱苦細致的工作。
《人民日報》 (2003年06月02日第十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