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能想到,“節能”這個多年前僅僅游弋于家庭 、企業等狹小空間的概念,如今猛然躍升到關乎國家未來和子孫后代的層面。不久前出臺的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
節能的“地位”驟升,緣于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亟須突破的困局。數十年來在經濟上的粗放式發展,已使國內資源十分緊張,并對環境造成很大“傷害”。作為占全球總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2004年gdp占全球gdp的比例只有4%,而單位gdp能耗卻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把節能的意義急劇放大,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
與國內其他城市一樣,我市已把節能作為當前經濟發展中最為迫切的任務之一。今年初,我市按照“十一五”能源規劃的總體目標提出,2006年萬元gdp能耗由2004年的0.94噸標準煤下降到0.85噸標準煤,到2010年萬元gdp能耗下降到0.72噸標準煤,下降率達到30%左右。
由于工業是我市能源消耗的主體———全市工業產業能源消費量占全市能源總消費量的75%,我市工業領域的節能成為重中之重。
市經貿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工業已進入重化工業發展階段,拉動經濟增長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材的生產制造和引進項目仍占有相當的比重。對此,我市將采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以企業為主體推動清潔生產等措施,力爭實現“十一五”期間萬元gdp能耗降低30%的目標,為我市的經濟發展掃清障礙。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我市實現節能目標的關鍵手段。今后,我市將按照能源、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來謀劃制造業的發展,大力發展低消耗、低污染的產業,適度發展高能耗產業,堅決淘汰嚴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落后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同時,我市還將進一步集中布局重化工等環境影響較大的產業,重點推進冶金、化工、紡織、建材、電子、電力等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較大行業的結構調整。
在節能方面,企業是當仁不讓的主體。近年來,我市在企業中大力開展清潔生產,推動企業節約能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如今已取得了斐然成績。例如,2004年,海爾空調公司形成9279萬元的節約能力,青島啤酒廠比上年節煤1760噸,等等。今后,我市將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推動企業不斷加強節能技術投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品、工藝、設備,做到生產過程節能、生產出的產品節能。同時,對達到節能標準的企業予以獎勵。
市經貿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初,我市專門編制了《工業產業能效指南》,明確提出了37個大類、168個中類工業行業的綜合能耗、產值能耗和增加值能耗標準。“根據這一指南,我市每家工業企業都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的能耗是否達標,然后有針對性地改進管理方法,提升技術水平,盡快達到節能要求,從而使我市實現產業發展與節能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