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正在享受著制造業突飛猛進和服務業日新月異所帶來的雙重福祉。
北方港口城市、海濱度假勝地、海洋科研基地是這個城市的名片;最具活力經濟城市和最適宜人類居住城市是這個城市的榮譽。
然而,這個城市的藍圖遠不止這些:半島制造業基地、北方區域性金融中心、全國重點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
在這幅遼遠闊大的城市未來圖景中,如果說制造業是支撐并拉動城市向前發展的第一動力的話,那么,無污染、低能耗、集約型的現代服務業就是潛在的即將推動城市后續發展的第二動力。
青島目前已經進入工業化的中期發展階段,很快將步入后工業化時代,城市經濟現在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從城市定位還是從發展環境看,我們都面臨著一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歷史機遇。
現代服務業:城市經濟的另一條命脈
長期以來,我們對服務業的理解一直是比較表面的,僅指餐飲、百貨、旅游和娛樂。其實,這僅僅是傳統服務業的構成部分,而現代服務業,除了升級之后的傳統服務業之外,更多的是指為制造業提供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物流、會展、中介等等。
那么,制造業和服務業究竟是一種什么關系呢?中國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權錫鑒教授認為,一方面,制造業是服務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服務業是制造業的補充;另一方面,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是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礎。
事實上,經濟學家研究發現,制造業與服務業二者更是一種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關系。尤其是在近幾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生產性服務業的異軍突起,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彼此依賴的程度日益加深。
還有一些經濟學家指出,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傳統意義上的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邊界正變得越來越模糊,二者間表現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趨勢。這一現象在高科技產品中最為明顯。舉例來說,機械、電子設備制造企業事實上不再是簡單的銷售產品,而是在銷售產品的同時,提供與該產品配套的包括電子控制、信息系統、軟件包、操作程序以及維護服務在內的一個完整的服務系統。因此,許多制造業企業同時也是服務業企業。
近年來,伴隨著技術進步以及收入水平、消費習慣等因素的變動,包括青島在內的許多城市的經濟結構開始發生變化。其突出特點是,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主要表現在服務業產值和就業人數不斷增加上。與此同時,服務業逐漸從傳統的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轉向以資本密集型為主,并正在進一步向技術、知識密集型為主轉變。
市經貿委主任劉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面對國際制造業加速轉移的全新態勢,以及膠東半島制造業“龍頭”這一定位,青島已經確立了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工業體系建設目標:工業總量實現翻番,建成電子信息、石化、交通運輸設備和新材料四大基地和電子、家電、石油化工、汽車、造船、港口六大產業集群,集中建設60個重大制造業項目。這些都充分表明了青島的工業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劉偉認為,制造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更多的要依靠服務業來支撐。從產業關聯的角度來說,隨著未來幾年青島工業的快速發展,其對現代服務業也將產生巨大的需求,這為青島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城市發展道路上,將通過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制造業能級的提升,而制造業能級的提升反過來又對服務業產生更高的要求,并帶動服務業整體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這正是青島第二、三產業“兩個輪子一起轉”的本質內涵。
青島現代服務業仍是“短腿”
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力水平,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服務業就越發達。目前,服務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為60%,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為70%。據了解,數年來,美國經濟一直在從制造業向服務業方向轉移。目前有82%的美國人從事服務業。服務業既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帶來了gdp的穩健增長。
然而,對于一個具有相當競爭力的經濟城市來說,青島的現代服務業卻一直處于“短腿”狀態。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的服務業保持了較快發展的態勢,但至今仍未建立起現代服務業的產業網絡體系,其對經濟全局的功能貢獻也有待提升。
具體來講,與國內一些先進城市相比,青島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還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總體水平不高,比重偏低。2004年,我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830.6億元,占全市gdp的38.4%,遠未達到世界平均60%的水平,也低于國內先進城市平均45%的水平。
———內部行業發展不均衡。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我市仍以傳統的商貿餐飲等服務業為主,一些基礎性服務業如郵電、通訊和新興服務業如信息咨詢、計算機應用等市場發育不足,文化、教育、衛生、科研等市場參與程度較低,尚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為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產業發展緩慢,不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種不合理的行業結構造成了服務業內部行業發展的不平衡,同發展市場經濟的要求很不適應,成為制約我市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化水平不高,服務業發展空間狹窄。城市化是服務業發展的需求基礎,服務業的規模和結構,取決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的規模及結構。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市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成效也非常顯著,但仍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農業人口比重仍然較高,目前我市農業人口比重為67.3%,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列第2位。農村人口相對較多、城市化水平偏低,使我市服務業發展空間狹小,客觀上制約了服務業總量的擴張。
———市場化程度低、產業化進展慢、國際化水平不高。目前除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市場化程度相對比較高以外,我市服務業其他眾多領域的市場化程度都比較低,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發揮。市場準入的體制性、政策性障礙比較嚴重,特別是一些發展潛力較大的新型產業,如金融、電訊、運輸中的鐵路和航空運輸以及教育、衛生、文化、信息媒體等,市場開放程度不高,從而影響了整個服務業市場化進程。
針對以上問題,權錫鑒教授指出,當前制約青島服務業能級更上一層樓的障礙主要來自于制度層面。因此,青島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必須突破體制性障礙,提高市場化程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現代服務供求關系的調節作用。
青島現代服務業加速啟動
中國的經濟發展正進入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現代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和潛在動力正越來越強烈地進入人們的視野。據了解,全國各地都在把發展無污染、低能耗、集約型的現代服務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力量。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以及全國20多個省市的30多個中心城市,都在年初啟動了新一輪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規劃。
青島同樣高度重視發展現代服務業。市政府日前下發了《關于加快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的意見》,提出要搶抓“wto后過渡期”服務貿易領域逐步全面開放、半島制造業基地崛起帶動生產服務業發展增速、承辦奧帆賽等機遇,遵循擴大總量、提高質量、效率優先、特色取勝的原則,爭取到2007年底前,初步構筑起比較完善的服務貿易體系,實現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的新突破。
另據介紹,今年我市將在一些重點領域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重點著眼于金融規模、金融機構、金融產品“三個增加”,力爭今年新增貸款300億元以上,確保新增貸款落實。同時,加大法人金融機構、區域管轄型金融機構引進力度,爭取年內新引進2—3戶,支持1—2戶金融機構完成升級,壯大地方金融機構實力。另外,加快金融創新步伐,積極培育保險市場,大力發展適應農業、民營和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的金融、保險新產品。
推進現代服務業招商。針對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生產服務業、生活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等三大門類,有計劃地每年引進各類服務貿易項目60個。爭取今后圍繞wto協議承諾開放的服務貿易各領域,每年都有一批新項目引進。
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突出會展國際化、專業化趨向,搭建經貿發展新的平臺。
提升商貿服務業層次。抓住消費結構升級機遇,加大市、區兩級商業中心建設改造力度,新培育6—7條商業餐飲特色街,重點抓好登州路、太平角等四大休閑街區規劃建設。新引進2個以上國際著名專業店,4類新型商業業態或業種,在市區北部和西部建設8處大型超市、7處四星級以上商務酒店,大型購物中心建設取得實質進展。
構筑城鄉一體商貿網絡。深化“綠色早餐”和大眾快餐配送工程建設,在市區培育建設20處社區商業示范小區。以縣級市大型商業網點為依托,推動中型超市進鄉鎮、小型超市下鄉村。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服務平臺,重點規劃建設城陽名優農產品交易中心等10處重點批發市場。引導有條件的市場完善競拍和信息發布功能,構筑大宗農副產品區域性價格形成中心和對外貿易窗口。
“我們之所以強調發展現代服務業,重要的是能夠在更高層次上為推動青島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要有現代服務業的支撐,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也必將拓寬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加快結構調整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市經貿委主任劉偉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