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發展循環經濟工作電視會議青島分會場提出 突出重點加大力度 推動循環經濟深入發展 夏耕出席會議并就做好今年循環經濟工作提出要求
青島日報訊 全省發展循環經濟工作電視會議昨日在濟南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韓寓群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發展循環經濟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總結推廣我省發展循環經濟先進典型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全面啟動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工作,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青島分會場,市委副書記、市長夏耕就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發展循環經濟工作電視會議精神提出要求。
夏耕指出,近年來,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高度重視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發展循環經濟取得初步成效。其主要特點:一是基礎工作比較扎實,初步建立了比較健全的資源節約、綜合利用法規政策和主要污染物減排責任體系,開展了一系列清潔生產和資源節約型企業建設活動,一些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二是部分領域工作成效顯著,破解了青島工業歷史上形成的鉻渣、白泥、鋼渣等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歷史性難題,青島奧帆中心成為集太陽能、風能、海水能綜合利用為一體的循環經濟新亮點,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海水淡化等工作取得突破,被確定為國內家電產品第一個循環經濟產業基地。三是走出了一條企業、園區(行業)、社會三種循環經濟模式共同發展,具有青島特色的“點、線、面”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對促進我市循環經濟整體推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從總體看,我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工作深度還遠遠不夠,許多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政策引導、推進機制、技術開發等方面還需要做大量工作,同先進地區比仍存在差距。因此,發展循環經濟任重道遠。
夏耕強調,今年我市的循環經濟工作要突出重點,加大力度,在進一步鞏固已經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力爭在一些新的領域繼續實現突破。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資源節約、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為重點,將循環經濟貫穿到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出一條具有青島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在工作目標上,爭取今年實現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至0.87噸標準煤,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取水量控制在30.3立方米以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70%,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超過50%。
夏耕重點就今年的循環經濟發展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繼續抓好“點、線、面”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點”和“線”上,要加快推進白泥、鉻渣等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力爭三季度徹底將鉻渣處理完畢,年底前將白泥治理完畢。同時,繼續抓好海水淡化等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建設;對鋼鐵、石化等高消耗、高污染行業,要著力進行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建設,在不同工業企業、不同類別產業之間逐步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減少廢物產生、消除環境破壞、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在“面”上,一方面要突出重點園區建設,選擇幾個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工業、農業園區作為試點加快推進,促進全市生態園區建設。同時,按照生態和循環經濟要求,加快對已經批準設立的全市6個國家級開發區、9個省級開發區進行規劃和建設,培育并構筑規模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的生態園區模式。另一方面,要在經濟發展較快、基礎條件較好的區市開展試點,探索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政策體系和運行機制。目前我市已經列入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在此基礎上,要積極爭取列入國家級試點,率先在全國建成循環經濟樣板城市。
二是抓住自身優勢盡快培育和發展起具有我市特色的再制造產業。當前,要重點抓好三個循環再制造產業發展。其一是要支持家電生產企業和零部件生產配套企業瞄準重點關鍵技術領域攻關,開發和推廣廢舊家電資源化的先進設備和工藝,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地回收金屬、塑料、玻璃等原料及零部件,并投入再生產。其二是要發揮汽車輪胎、港機輪胎、飛機輪胎和進口舊輪胎翻新等方面的能力優勢,形成輪胎翻新再制造產業基地。其三是要引導報廢汽車拆解與汽車零部件制造業聯姻,加快推進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
三是抓好環境生態修復工作。按照生態市建設目標,圍繞“綠色奧運”、辦好奧帆賽的要求,突出濱海城市的“山、海、城”自然特色,將自然環境生態修復納入日程。一要抓好山體保護規劃,實施生態山林工程,關閉城市規劃區、交通干線兩側以及旅游景點景區可視范圍內的露天采礦點,實施塔山河小流域、嶗山南九水小流域等重點山丘水土流失治理。二要抓好水環境修復。修復和完善大沽河等排入膠州灣河流的地表水生態環境,完成主要水源地匯水區的水土流失治理,在主要河流的河口地帶建設人工濕地,形成完整的海-陸復合生態系統。今年,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三要加強各類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開展對退化生態系統的治理和恢復,積極實施造林綠化工程,構筑更加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四要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開展區域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充分運用財政貼息、投資補助等手段,支持環境生態修復項目。
四是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循環經濟促進機制。首先要健全政策法規體系。盡快修訂出臺《資源綜合利用若干規定》,著手進行我市《建筑節能管理條例》、《城市海水利用管理辦法》和《循環經濟促進條例》立法準備工作。同時研究政府補貼調控措施,用好發展循環經濟專項資金,加大對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和項目的扶持力度,提升循環經濟科技原創能力。其次要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加強能源審計,加大對高耗能、耗水企業及商用、民用、公用和機關設施節能、節水情況,建筑節能標準執行情況,以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約情況的執法檢查力度。第三要加強目標考核。把資源節約、資源利用強度、再生能源回收等循環經濟發展主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體系,加大對各級政府、重點企業目標責任的考核力度。同時,要研究建立循環經濟的統計核算制度,積極開展循環經濟的統計核算,加強對循環經濟主要指標的分析。
五是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循環經濟的宣傳力度,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培訓活動,使全社會都樹立循環經濟的觀念和意識,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以利循環經濟有序開展和快速推進。
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書堅,副市長胡紹軍分別在濟南、青島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