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我市循環經濟在更高層次更深領域發展 市北高新區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
青島日報訊 一種與“靜脈產業園區”相對應的“動脈產業園區”將在青島高新區市北新產業園開啟創建之幕。昨日,在北京,由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專家評審組一致通過了對《青島高新區市北新產業園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的論證。而青島由此將成為國內第一個集“靜脈產業園區”和“動脈產業園區”于一身的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生態市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由此也將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國家環保總局科技司副司長羅毅、副市長胡紹軍等到會并講話。論證會上,由清華大學和青島理工大學的專家聯袂在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原則下編制的市北高新區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規劃得到了專家的一致認可。
與全國現有的其他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不同的是,市北高新區從規劃建園之初就開始引入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堅持高標準地編制生態型工業發展規劃。根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定位,市北高新區邀請了澳大利亞和德國的專業公司按照高新產業區與生態工業園區相結合的模式對園區工業生態化進行規劃設計,并預先設計各種廢棄物的閉路循環以及生態產業鏈,從而保證整個園區發展過程中的產業生態化、企業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化。這種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與位于萊西市的以廢棄物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為主的新天地“靜脈產業園區”相對應,被環保界稱為“動脈產業園區”。
根據規劃,在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的過程中,市北高新區將嚴格實行“綠色招商”,優先考慮電子信息業、現代加工制造業、新材料業和海洋生物技術等資源和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同時充分考慮到引進項目的產業關聯度,并推動入園企業迅速實行清潔生產。堅決杜絕“十五小”和新“五小”項目進區,園區環保“三同時”執行率達100%。同時,要按照環保、節能的要求高標準建設污水處理廠等園區基礎設施,園區的綠化、美化、亮化以及生產、生活要廣泛地采用太陽能、海洋能、風能等新能源和中水等可再生資源。
市北高新區原為市北膠州灣新產業基地,今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區,更名為青島高新區市北新產業園,目前已有12家高科技生態型企業進園發展,總投資20多億元。
通過近年的努力,市北高新區已有許多生態型的運作,如對建筑垃圾和工業爐渣、白泥等實施資源化利用;改造鹽田土壤,增加植被面積,園區綠化率達到30%;開建設計總規模為每天6000立方米的水質凈化廠,并廣泛利用中水綠化、沖廁、刷地、洗車、施工及營造園區景觀,園區污水達到“零排放”;利用海水建設“咸水湖”,在營造園區新景觀和節約淡水資源的同時,實現了土壤改良和小區域生態氣候的有效調節。同時,該園區還率先使用了太陽能燈等綠色照明設備。
據悉,目前該園區正積極著手進行雨水收集再利用、風電開發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并組織先期入園企業啟動清潔生產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