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訊 為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引向深入,嶗山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從城市管理、社區建設、市場環境、生態環境建設及領導體制、工作機制、測評考核等多個方面,建立起“明確責任、協調一致、各方負責、全面落實”的創城長效機制。
在城市管理方面,嶗山區深入推進城管體制改革,整合擴充現有城管 隊伍,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區、街、社區三級城市管理網絡,構筑“條塊結合,以塊為主,權責一致,靈活高效”的大城管格局。對影響城市形象的具體問題,嶗山區也將逐步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在社區建設方面,嶗山區將逐步建立“一個中心、兩支隊伍、三大體系、三級網絡”的社區服務發展模式。“一個中心”即建立區、街、社區服務中心;“兩支隊伍”即建立社區服務專職隊伍和社區服務志愿者隊伍;“三大體系”即建立管理體系、服務求助體系和設施服務體系;“三級網絡”即區、街、居三級服務系統和求助系統,形成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社區服務網絡。在每個社區建立警務室、調處站,民警深入社區(戶)的時間每周不少于30小時,開展治安防范、調解糾紛、司法援助等工作;把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嶗山整體規劃當中,做到“同規劃、同建設、同發展”;針對全區60%的社區沒有文化活動中心的現實,有計劃、分階段抓好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加快社區衛生室和服務站建設,加強醫護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社區衛生室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在市場環境方面,他們將加快企業信用檔案的建設,并對集貿市場、早夜市和“五小”行業進行分類登記,加大管理力度,以凈化市場環境。同時,還指導窗口單位(包括機關單位)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并向社會公開、公示;建立對窗口單位(包括機關單位)監督管理機制和明察暗訪制度,實行動態監督。
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他們加大了對破壞嶗山區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制定并完善有關生態環境發展的政策。采用財政補貼、產業傾斜等政策,加強對環境產業的支持。以旅游農業和生態農業園區建設為主體,圍繞茶、花、果等資源,進一步實現生態資源的優化配置。從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農業的角度出發,鼓勵示范園區從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和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出發,在農業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厲行節約,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在領導體制、工作機制、測評考核方面,嶗山區繼續發揮區、街道兩級創城工作領導體制的作用,由各級一把手親自抓,研究涉及創城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項,協調解決創城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努力形成創城的整體合力。建立由各責任單位負責同志組成的區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長效機制聯絡協調組和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信息互動機制,負責日常創城責任制落實和各項工作任務的督導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