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訊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我市大力實施培育城市精神、推進人文奧運、創建學習型城市“三大工程”,積極開展“讓城市更美好,讓生活更美好”實踐活動,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培育出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推進了創城工作的深入開展。
培育城市精神,鍛造城市之魂。我市堅持把培育城市精神作為弘揚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在創城工作中進一步培育和弘揚以“誠信、和諧、博大、卓越”為核心理念的青島城市精神。今年以來,通過開展評選“熱愛青島的N個理由”等活動,使城市精神深入人心。各行各業深入開展了“雙學三創”活動,進一步宣傳了許振超、曾呈奎等一批先進典型,在全社會營造出敬業報國、追求卓越、持續創新的良好風氣。廣大市民在踐行城市精神過程中,無償獻血、扶危濟困、見義勇為等行動層出不窮。其中,全市有977人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占全國獲獎數的20%。
打造“人文奧運”品牌,建設和諧美好家園。作為2008年奧帆賽的主辦城市,我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大力推進“人文奧運”。截至目前,市民文明巡訪團已從1999年的18人發展到市、區、社區三級共2萬多人,他們活躍在島城的大街小巷,做小事、管“閑事”、夸好事、糾錯事、談心事、參大事。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達32萬人,占市區人口的12.6%,“大學生文明禮儀宣講演示團”、“周日志愿者行動”等一系列人文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全面提升了市民文明素養和公共道德水平。
創建學習型城市,構筑城市文明新活力。我市充分發揮400多個社區學校的作用,舉辦“學習超市”、“百名專家百場講座”、“公益課堂”等活動,萬余名社區教育志愿者對社區居民集中進行法制、再就業培訓。各街道社區與駐社區單位堅持“設施共建、活動共辦、資源共享”,通過聯創共建的形式,將單位內部的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等無償或低償向居民開放,實現了“居居有”文化活動場所。我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突出抓好教育陣地、文化環境建設等10件實事,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和31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部對未成年人集體參觀免費開放。我市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對千余家網吧的6萬多臺終端全息式網絡監管,凈化了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環境。同時建立了4600多個關工委基層組織,6萬多名老同志為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積極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