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10月25日,青島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5次會議,聽取了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青島生態市建設規劃》編制情況的匯報,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青島生態市建設規劃》。
會議認為,建設生態市是青島市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合乎市情,順乎民意的事業,意義重大而深遠。為此,特作如下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全社會建設生態市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深刻認識建設生態市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正確處理和把握加快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系,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運用各種宣傳工具,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深入宣傳生態市建設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建設生態市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營造全社會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二、明確奮斗目標,扎實做好生態市建設各項工作。圍繞以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的生態經濟體系、可持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山川秀美的生態環境體系、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體系、支撐可持續發展的安全體系、體現現代文明的生態文化體系等六大生態體系建設,市人民政府要組織實施好《青島生態市建設規劃》。要抓住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循環經濟三大重點和結構調整、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利用、國土綠化、污染防治四個關鍵環節,根據生態市建設規劃的分階段目標,集中力量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嚴格保護飲用水源,加快污水處理工程和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設;探索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快名特優新農產品基地建設,擴大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建立環境保護的長效管理機制,控制和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扎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加強水、土地、礦產、海洋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保護,提高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水平,加快生態公益林和城鄉綠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五市三區要根據《青島生態市建設規劃》,從實際出發,抓緊編制當地的生態建設規劃。
三、加大工作力度,為生態市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通過制定和完善以生態環境為導向的經濟政策,推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的發展;各級政府要把生態市建設資金列入本級預算;拓寬投資渠道,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市場推進、公眾參與的投融資機制;推廣和應用先進的生態環境技術,推動生態環境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加快培養和引進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科研與管理人才;加強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吸收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優秀成果。
四、切實加強領導,依法推進生態市建設。各級政府要加強對生態市建設的領導,建立生態市建設領導負責制、任期目標責任制、監督檢查制和責任追究制,改進和完善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辦法,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成效作為考核各地區、各部門的工作實績和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我市的實際需要,抓緊制定和完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堅決制止和依法懲處破壞生態環境、破壞資源和嚴重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各區、市人大常委會要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方面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會議號召,全市人民要在市委的領導下,緊緊抓住本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抓住迎接2008年奧帆賽的有利契機,全面啟動生態市建設。力爭到2020年把青島建設成為經濟發達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環境清潔優美、人與自然和諧,適于居住、旅游與創業的具有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城市特色的生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