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訊 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農民增收面臨很大壓力。針對當前國內外經濟情況,市農委等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惠農強農政策,認真貫徹市委十屆六次全委會精神,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全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積極拓寬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實農業“四項補貼”4.59億元,較去年增加近5000萬元,僅此一項,可促進全市農民人均增收96元。
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4.59億元農業“四項補貼”中,良種補貼8000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3900萬元,種糧直補6402萬元,第一期農資綜合直補27598萬元,按照每畝小麥68.97元的標準已經發放。對200萬畝小麥和100萬畝玉米開展農業政策性保險,提高農業抗災防災能力。
有關人士介紹,今年將主要通過加大投入,擴大農村內需,促進農民就業,帶動增加農民收入。
4000萬元資金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去年啟動百萬畝蔬菜示范區建設,今年將全面建設完成,農民每建設一個冬暖式大棚,可獲補貼5000元。目前,3000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建設規劃已基本完成;百萬畝花生示范區建設已經啟動,百萬畝果茶示范區建設也將于今年正式啟動。投入1200萬元,扶持發展“一鎮一業、一村一品”。
投入農業產業化資金約3000萬元,支持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農民可從產業化經營中分享到更多收益。
市財政投入1.735億元,繼續扶持1000個村完成“五化”建設;投資8000萬元,建設50萬畝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爭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3465多萬元,市財政配套5000萬元,改造16萬畝中低產田;投入2000萬元,補貼發展1.1萬戶農村戶用沼氣。目前,財政投入和配套資金已陸續到位。
用好1000萬創業扶持資金,采取貼息貸款、擔保貸款等形式,扶持1萬多名農民進行自主創業,提高農民創業收入。同時,搞好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二三產業就業能力,爭取實現每個農戶有1名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
此外,今年還將重點推廣20項適用技術和70個優良品種,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農業增產增效。實施測土配方施肥320萬畝,每畝約實現節本增效30元;蘋果優質套袋技術每畝較沒有套袋的約可增收1000元;通過糧食高產創建,實行良種良法配套,平均每畝約增產50多公斤,每畝小麥約可增收1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