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更好地服務現代農業——訪劉炳祿代表
現代農業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市農科院院長劉炳祿代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發展現代農業,靠的是政策、科技和投入。我市的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得很好,但是政策釋放的力度是有限的,農業要增效、農民要增收,重中之重是大力發展農業科學技術,實施科技興農。
劉炳祿認為,目前我市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還很低,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在發達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貢獻率高達80%以上,我市僅有50%,這說明我市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和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還不完善。目前,從我市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看,在種植業領域有市農科院和青島農業大學兩個科技人才隊伍基地,雙方在人才培養、協作攻關、設備共享、基地共建等方面已經開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合作。水產和畜牧領域有眾多的國家和省部級駐青單位,更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但各單位之間條塊分割,資源分散,在聯合推動產業進步上尚缺乏一個和諧順暢的外部環境與體系支撐。
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整合我市的農業科技資源,更好地為“三農”服務呢?劉炳祿代表建議,首先要建立青島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推廣體系。針對我市基層農業科技隊伍還不健全、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等現狀,應該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鄉鎮為主的基層農業科技推廣站。其次,應該大力加強農業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整合農科院、農業大學、花生研究所、畜牧研究所、煙草所、黃海水產研究所等農業科研機構的資源,針對當前農業的熱點和難點進行聯合科研攻關,同時,建設一批市級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加大現有市級重點實驗室的科技投入,解決實驗室發展的硬件及運行資金問題;建立市級創新中心,針對農業品種改良、高效優質栽培、病蟲草害防治、農田污染控制以及農產品加工保鮮中存在的問題,鼓勵聯合申報與協同攻關。最后,要大力發展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利用專業合作社的便利條件,向農民輸送各種農業實用技術,更好地為“三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