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就醫,群眾的煩心事迎刃而解——我市統籌城鄉加速發展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綜述
    青島政務網 發布日期 : 2007-12-25 來源 : 青島日報
    字體大小: 打印
      過去的5年,我市源自公平、均衡方面的教育訴求,以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加強城鄉統籌,深化教育改革,各級各類教育實現健康和諧有序發展;過去的五年,我市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到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群眾的健康水平逐年提高?! ?BR>  傾斜農村:消弭城鄉差別
      近年來我市投資數億元向農村教育傾斜,讓農民從中受益。一年前,我市啟動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分項目、按比例”分擔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障機制。當年市、區兩級財政為此新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4.3億元,其中青島市本級財政投入1.5億元,免除了55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今年我市全部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實現由收費義務教育向免費義務教育的重大轉變。今年我市投入2000萬元,區市投入3602萬元配套,使農村小學、初中預算內生均
      公用經費達到250.15元和318.32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150%和171%,遠遠超過了生均90元的省定標準,充分保證了農村中小學的正常運轉。
      去年以來,教師同工同酬的愿望在我市成為現實,讓農村教師享受到與城市教師一樣的“陽光”。為穩定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2006年市政府將統一縣域內城鄉中小學教師工資標準作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予以實施。市財政按2005年各市在編農村教師每人每月平均工資差額,對各市財政給予補助,其中平度、萊西補助50%,膠南、膠州和即墨補助20%,至去年底全面完成了縣域內中小學教師工資按統一項目和執行標準發放,真正實現了城鄉中小學教師“同工同酬”。來自市教育局的統計顯示,2006年全市農村中小學教師人均月工資為2047.13元,比上一年提高了253.33元,遠遠超過了省定標準。
      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教育環境
      近年來我市始終致力于教育均衡的改革。始自2000年的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工程基本完成,各級政府投入21億元用于校舍建設與維護、改造學校設施、設備等,特別是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舊貌換新顏。
      針對初中學校相對薄弱的實際,從2005年起,我市首先從市區開始啟動加強初中建設工程,加快中小學規范化學校建設步伐。截至目前,全市普通中小學市級以上規范化學校達417所,是2002年的2.7倍,占全市普通中小學總數的32.4%;其中,49%的普通高中達到省級規范化學校標準,更多中小學生受益于明顯改善的教育環境。
      此外,我市還運用招生政策合理分布生源,市區學校均衡發展水平得到提高。2005年,擴大了一批次普通高中錄取學校的范圍,緩解優秀生源過于集中的現狀,逐步形成了優質高中均衡分布、特色發展的局面。2007年,將青島2中、9中、58中三所熱點普通高中計劃內招生名額的30%,分別均衡分配給市內四區各初中學校,緩解了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擇?,F象,對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公平起跑: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為改善我市投資軟環境,從2004年春季開始,我市在全國率先免收市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借讀費,從2005年春季起逐步將這一政策擴大到全市,并堅持在中考錄取、收費標準、評優獎勵等方面與本市學生一視同仁。
      來自市教育局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接收新市民子女6.06萬名,占在校學生總數的8.47%;其中市內四區學生2.88萬名,占在校學生總數的21.01%。換言之,在市內四區百余所初中和小學中,5個學生中就有1個是新市民子女。
      2007年,依托青島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專門設立青島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愛心基金”,進一步保證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平等受教育權利。
      公共衛生:“青島模式”日益完善
      我市是國內最早推行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體制改革的城市,被衛生部作為“青島模式”在全國推廣。2003年“非典”之后,我市又適時啟動了公共衛生長效機制建設,從硬件到軟件全面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從去年開始,我市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點逐步轉向提高應急處理能力的內涵建設、轉向農村和社區、轉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系統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在城市,設立了人均15元的社區公共衛生專項經費,按照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公共衛生職能履行情況進行考核、發放補貼。在農村,建立了獨立建制的鎮級公共衛生機構,設立了村級兼職預防保健員。全市共建立114個鎮防保站(科),配備公共衛生人員754人;承擔防保任務的村衛生室達到4606個、鄉村醫生5724名,覆蓋全市6076個行政村,覆蓋面達到96.6%。
      與此同時,我市不斷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健全了覆蓋全市的疾病監測報告體系;院前急救體系進一步完善,急救網絡向鎮(街道)延伸;實施了健康促進工程,建立起30個標準化的社區居民健康教育室,在醫療機構建立了5所青島市市民健康促進基地。
      農村衛生:讓農民“少花錢、看好病”
      農民的健康是醫療衛生事業的著力點之一。
      為了給農民建立起醫療保健制度,從2003年1月起,我市在部分區市試點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隨后,僅用1年零8個月的時間,這項制度就在五市三區全部建立起來。此后幾年,新農合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近五年來,有326.16萬農民從中受益,共得到醫療費用補償4.27億元。同時,我市制定和調整了醫療費用補償方案,不斷完善新農合二次補償、獨生子女大病補助、特殊病種門診報銷等多種保障機制,建立了門診醫療費減免、大病醫療門診制度和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基本建立起資助弱勢群體參合的醫療救助制度,逐步實現了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無縫隙、全覆蓋,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在為農民建立醫療保障的同時,我市不斷健全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加強農村衛生隊伍建設。從2004年開始,我市實施了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投入資金近1億元,為90個衛生院配齊了X光機、B超等“五大件”,完成了3119個村衛生室規范化達標,提前全面達到省政府提出的“360”工程要求。為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今年我市又將部分農村衛生院改擴建工程列入政府實事,年內將完成新建15個、擴建14個、修繕15個鎮衛生院以及130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560個示范村衛生室的建設任務,全市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2004年,我市還啟動了新型衛生支農服務工程;2006年,啟動了鎮(街)衛生院骨干和鄉村醫生培訓工作,組織了34家城市二級以上醫院的1031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面向103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衛生下鄉支農工作,對快速提升農村衛生服務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社區衛生:保障城市居民就近就醫
      在探索建立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我市確定了“發展兩極、調整中間、滿足群眾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思路,一方面加大區域性醫療集團建設力度,另一方面大力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
      目前,我市已組建了青島市市立醫療集團、海慈醫療集團、中心醫療集團、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等幾個大型醫療集團,投資近5億元的市立醫院東院門診病房樓已投入使用,海慈醫療集團國醫堂項目已開工建設。
      同時,社區衛生服務得到了較快發展。2005年,兩級政府投入1400萬元完成了6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標準化改造;2006年,完成了12個“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示范中心建設,2007年新增38個。我市現已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96個,覆蓋人口250.41萬,覆蓋率達到全市城鎮居民的91.7%,實現了居民步行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的設置目標。
      為建立醫院與社區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近幾年,雙向轉診、家庭醫生聯系人、社區基本藥品零差率等制度在我市有序展開。到目前,全市共有19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132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了雙向轉診協議,家庭醫生聯系人制度簽約人數達到4.16萬人,“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就醫模式正在形成。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2019|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欧美日本道中文高清| 八戒理论片午影院无码爱恋|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国产91|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 国产拍拍拍无码视频免费|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软件|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 |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最好看最新高清中文视频 | 粉嫩高中生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性色AV| 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