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青島日報訊 今年1至9月份,全市實現城鄉就業20.2萬人,完成全年目標20萬人的101%;9月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2.97%,為近年來最低。與此同時,青島經濟發展也是捷報頻傳,連續幾年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發展又快又好和最有競爭實力的城市之一。
這樣的結果,再次證明了一個事實:近幾年來,青島市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目標,積極推進就業制度改革,加大勞動力資源開發力度,通過經濟拉動、政策促動、服務推動、創業帶動,以及加大財政投入等政策措施,努力優化就業環境,不斷推動就業事業發展,實現了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建立和諧社會之基。目前,青島已構建起由責任目標、市場建設、就業服務、政策扶持、社會保障和職業培訓六個子體系構成的具有青島特色的促進就業體系,并初步建立了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青島的就業事業,不僅與城市經濟互動,為城市發展護航,也為和諧社會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不斷拓寬就業渠道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每年都把增加就業崗位、落實就業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和解決困難群體就業的目標計劃,與經濟增長和社會投資緊密結合起來,統一規劃,統籌考慮,并把各級各部門的就業責任納入年度績效目標考核體系,使青島的就業工作更加制度化、規范化,確保了就業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近幾年,青島市先后出臺了多項就業政策措施,進一步拓寬了就業渠道,促進了就業。2001年,青島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建設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建立促進就業資金、扶持靈活就業和發放公益性崗位開發補貼、工資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促進就業政策。2003年,出臺了30條促進就業政策。接著,市勞動保障、工商、稅務、財政等部門又出臺了30多個操作性配套文件,建立了具有青島特色的促進就業政策扶持體系。
建立《再就業優惠證》制度和促進就業資金保障機制,是青島市想出來的就業新點子。至今, 全市累計發放《再就業優惠證》13萬個,有6.3萬人享受到稅費減免、資金補貼等促進就業優惠政策。各級政府建立的由財政預算安排的促進就業資金,每年保持在1億元左右。
城鄉統籌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納入全市促進就業責任目標考核體系,實行市、區(市)、鎮(街道)三級責任目標考核,并成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協調委員會,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組織領導。同時,組織實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程,積極搭建城鄉一體的信息網絡、就業服務、職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四大平臺”,有力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初步形成了城鄉一體化的大就業格局。
多措并舉促進就業,建立完善就業體系
勞動力市場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近幾年,我市先后投資建設了5個市級、12個區市級職業介紹機構,批準開辦了208個社會職業介紹機構,形成了以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為主體,社會職業介紹機構為補充,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我市還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來完善勞動力市場。針對外來人員就業難的狀況,青島建立了外來從業人員服務中心,為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求職擇業提供免費就業服務。針對市場對人力資源需求不斷升級的現實,青島建立了中高級人力資源開發中心,滿足了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前不久,青島還建立了面向各類勞動力的人力資源市場,每年可提供就業崗位26萬個,解決30萬人的求職應聘問題。
實施就業崗位開發和靈活就業計劃,是青島市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兩項重要舉措。近幾年,青島通過鼓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鼓勵用人單位吸納就業、鼓勵勞動者自謀職業、鼓勵自主創業、鼓勵參加職業培訓等措施,進一步完善了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青島市組織實施的過渡性就業工程及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工程,是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青島先后開發了交通協警員、城管協管員、衛生協管員等過渡性就業崗位約8000個,累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8000多人,已有4352人離開了過渡性就業基地實現再就業。全市14.28萬名有求職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已有13.05萬人在“真情相助”的就業服務中實現就業。
就業事業快速發展,就業人數五年翻番
據市勞動保障局提供的數據,近5年來,全市城鄉新增就業81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53萬人,比5年前增長125%,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以內。
近5年來,全市累計開發政策扶持性崗位4.8萬個,安置就業困難人員3.67萬人;創業人數由5年前的1萬人增至去年末的3萬人。非全日制、臨時性、階段性和彈性工作等靈活用工形式,及派遣就業、家庭就業、社區就業等多種就業形式不斷發展,實現多形式靈活性就業的人數已占就業總人數的45%。
積極的政策扶持,也使勞動者的創業環境明顯改善。近幾年,青島組織實施了以培養“小老板”為目的的創業工程,勞動保障及財政等各部門共同營造出有利于“小老板”迅速成長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融資環境和輿論環境。目前,青島已建立4個創業培訓基地,并成立了創業指導中心和600多人的創業專家志愿團,建立起政策咨詢、項目開發、開業指導、貸款擔保、后續服務“一條龍”創業促進工作平臺。市財政安排2000萬元建立了小額貸款擔保基金,為失業人員自主創業提供小額貸款擔保。“十五”期間,青島通過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帶動就業5.3萬人,占新就業總人數的10%。
實施五項就業工程,推動就業上新臺階
做好“十一五”時期的就業工作,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順利完成這一歷史賦予的重要使命,青島將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努力促進城鄉就業的協調發展。
目前,青島已確立了新的就業目標:“十一五”期間,全市實現城鄉就業100萬人,其中城鎮就業6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萬人;全市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比例保持在9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為了確保完成新的就業目標,青島已開始實施五項工程:一是擴大就業工程,建立完善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二是實施城鄉統籌就業工程,建立完善城鄉一體的就業促進體系。三是組織實施困難群體幫扶工程,實現勞動者比較充分就業。四是組織實施技能提升工程,推動勞動者素質就業。五是組織實施自主創業工程,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積極作用。一個依靠發展推進就業、依靠政策促進就業、依靠機制保障就業的就業體系將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