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軍休共建服務模式主要做法
在青島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在市委組織部和民政局黨委的直接領導下,青島市軍休八中心與李滄區委老干局本著科學發展、攜手并肩,共同為軍地老干部搭建社區軍休“共建服務”模式平臺,努力構建和諧家園。整合各種有效資源,建立有關組織機構,推出各種服務項目,給社區和軍休老干部營造良好休養生活環境,讓他們領略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真正實現了軍休老干部滿意,社區老干部高興,社區居民群眾“沾光”的目的。
從今年4月份正式啟動社區軍休共建服務以來,短短幾個月時間,圍繞社區軍休老干部開展的各類活動始終不斷。文藝聯歡、文藝戲曲晚會、老年健康講座、醫療咨詢、義診、衛生宣傳、棋牌比賽、“大手拉小手”活動,趣味運動會、納涼晚會等,按照計劃都在有序的開展。我們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健全了組織機構。為保證社區軍休“共建服務”模式順利開展,成立了由雙方領導為組長的共建服務領導小組,組成了由各類人員參加的服務機構,制訂了有關服務制度和服務規范,制訂了年度活動計劃、服務項目和服務內容,建立了議事制度。通過這些工作,使各項活動計劃的落實和服務,都做到了有人抓、有人管。通過定期召開由服務對象參加的議事會議,使各類服務和活動不斷得到完善。
二是實現了資源共享。為使各項服務和活動真正落到實處,通過共建,在雙方努力下,由李滄區委老干局、軍休八中心牽頭,東山社區等有關單位參加,對各自管理的資源和轄區內的設施進行了整合、融合,實現了資源共享。社區里能夠提供的資源,主要包括技術、人力、志愿者和社區醫療等;軍休八中心能夠提供的資源,主要包括大會議室、門球場、娛樂室、醫療室、露天活動器材、露天舞場等文化娛樂場所。活動和服務時,由李滄區委老干局、軍休八中心和東山社區等組織實施,社區老干部和軍休干部都能夠從中受益。
經過重新定位、重新布局的軍休八中心露天舞場、門球場、大型會議室、醫療室、室內外活動場所等,在李滄區委老干局協調下,向社區和社區老干部開放。現在,在這些活動設施和場地中,門球場利用率是最高的。每天早晨,只要天氣允許,打球練球者絡繹不絕。
通過李滄區委老干部局、社區牽頭,社區醫療保健、親情關懷、重病陪護、餐飲、家政服務和家電維修、訂餐、理發、裁剪、家政、裝修工程、預約熱線等服務,也走進了軍休干部家庭。尤其是通過社區志愿者與老干部結對服務,更對軍休老干部中的年老體弱、腿腳不靈、臥床不起和孤身者帶來了福音。
三是擴大了服務范圍。就目前來看,在我們開展的服務項目中,已涉及到很多領域。包括社區醫療保健、親情關懷、重病陪護、餐飲、家政等內容。并在醫療保健服務、電工、維修、針灸、訂餐、理發、裁剪、家政、裝修工程、家政服務、電話預約等,都是軍休系統所不能提供或在服務質量上受限的內容。有了社區共建服務,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尤其對軍休老干部中的年老體弱、腿腳不靈、臥床不起和孤身者的服務,通過服務者與老干部結對子,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通過近幾個月的實踐,的確使我們嘗到了甜頭。不僅讓軍休老干部享受到了親情服務,實現了“就近醫療、就近學習、就近活動”,使軍休服務管理水平得到了改善,而且讓社區老干部得到了實惠,生活服務和各項活動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對于軍休系統來說,搭建社區軍休共建服務平臺,也是軍休融入社區、奉獻社會,實現軍休服務社會化的最好載體,也是對軍休服務管理工作的一個“補缺”。對軍休服務管理來說,過去雖然通過軍休工作人員的辛勤勞動,軍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都能夠得到落實,在服務上,也能夠滿足軍休干部的需求,但隨著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尤其是青島社區建設的突飛猛進,任何一個單位群落都已不再獨立,人們的醫、食、住、行、樂無不與社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軍休服務管理機構,就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及時編織出一張為老服務的網絡,把軍休干部、社區老干部納入到服務網絡之中來,這不僅使軍休老干部滿意,也使社會上的老干部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