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人民政府2003年在城鄉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點辦好12件實事
青島政務網
發布日期 : 2003-01-30
來源 : 青島日報記者
一、開工建設濱海大道;同三高速公路青島段建成通車;前灣港疏港專用高速公路主體完工(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房管局、嶗山區、黃島區、即墨市、膠南市、萊西市;分工領導:宗和、劉建華、寧經謀)。
濱海大道自膠南瑯琊臺經黃島、海灣大橋、嶗山至即墨豐城,主線全長282.l公里,目前已建成145.3公里,需新建106.2公里、改建30.6公里;觀光支線273.17公里,目前己建成66.8公里,需新建165.18公里、改建41.19公里。市政府決定今年開工建設濱海大道,力爭早日全線貫通。
同三高速公路青島段北起萊西,南至兩城,全長201公里,2003年底建成通車。
前灣港疏港專用高速公路起點為前灣港大門,終點為環膠州灣高速公路管家樓收費站,全長約4公里,其功能主要是解決前灣港的集疏運問題,今年完成主體工程。
二、開工建設城市快速路三期工程;啟動快速路延安路段兩側綜合改造(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房管局、市政工程集團公司、市南區、市北區;分工領導:劉建華)。
城市快速路是連接老市區與東部新區、高新區的東西向交通主干道。一期工程5.5公里(聊城路-徐州路),已建成通車。二期工程3.2公里(徐州路-銀川西路),已經開工建設,計劃2003年10月底建成通車。三期工程,由聊城路向西跨越中山路、火車站,與未來海灣大橋、輪渡碼頭、環膠州灣公路相接,2003年開工建設。
快速路一期工程竣工后,延安路段兩側環境較差、居民樓房破敗的現象已嚴重影響了城市面貌。為此,市政府決定結合對兩側進行綜合開發改造,以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和城市形象。
三、開工建設市綜合勞動力市場,為下崗和失業人員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凈增就業崗位3萬個(責任單位: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房管局;分工領導:宗和)。
為了對用人單位和失業人員提供多層次、專業化、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市政府決定在四方區建設一處一萬多平方米的綜合勞動力市場。同時凈增就業崗位3萬個。
四、完成北海船廠搬遷,開工建設奧運設施(責任單位:市奧運場館建設指揮部、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市計委、市經委、市建委;分工領導:鄒立健、宗和、劉建華)。
為了確保奧運帆船比賽順利舉行,市政府決定今年年底前完成北海船廠搬遷,同時開工建設奧運設施。
五、實施大沽河入海口綜合治理一期工程(責任單位:市水利局、膠州市、城陽區;分工領導:寧經謀)。
對大沽河入海口進行綜合整治,按防洪標準50年一遇設計,解決汛期膠州工業園區及周邊村鎮受災嚴重的問題。整個工程分三年實施,2003年實施一期工程。
六、實施市體育運動學校遷建;開工建設頤中海牛和海利豐足球訓練基地(責任單位:市體育局、頤中集團、青島海利豐足球俱樂部、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房管局、嶗山區;分工領導:臧愛民、劉建華)。
新體校初步選址在嶗山區,擬征地200畝,建設規模為在校生1000人。今年完成征地拆遷及一期工程主體建設。
頤中足球訓練場地建設年內完成征地工作,并爭取按中超標準開工建設。青島海利豐足球訓練基地地處原浮山采石場,占地177畝。該項目今年9月份開工,按中超標準建設,兩年內完成。
七、啟動建設青島大劇院(責任單位:市文化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房管局;分工領導:馬論業、劉建華)。
2003年主要目標是,確定選址、建設標準及經營方式,完成征地拆遷,組織方案設計論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八、加快推進城市中水及海水利用示范工程項目進程,進一步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責任單位:市建委、市城管局;分工領導:劉建華)。
推廣實施市區中水利用示范工程,結合目前中水應用現狀,主要考慮三個方面:一是市區綠化用水,二是工業企業用水大戶,三是新建小區采用雙回路沖廁用水。海水利用工程2003年主要是進行試點。
九、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200萬平方米,竣工60萬平方米,為7000戶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責任單位:市計委、市國土資源房管局、市建委、市規劃局;分工領導:劉建華)。
十、完成萊西市孫受鎮、牛溪埠鎮、店埠鎮、院上鎮、即墨市王村鎮五處鄉鎮缺水村莊集中供水工程,解決當地居民飲水困難(責任單位:市水利局、萊西市、即墨市;分工領導:寧經謀)。
萊西、即墨二市五處鄉鎮的集中供水工程計劃2003年3月份開工建設,到年底全部竣工通水,日供水能力8730立方米。工程完成后可解決五處鄉鎮駐地及周圍45個貧水村莊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十一、對丁家莊南山、洪山坡公園、水清溝東山、雙山、牛毛山等5個山頭公園綠化;對四方區南昌路河(馬蓮溝)進行綜合整治;對李滄區李村城區排水管網進行改造,進一步改善北部城區基礎設施條件和生活環境(責任單位:市園林環衛辦、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市建委;分工領導:劉建華)。
十二、改造農村農戶廁所4.5萬個;市內四區新建改造公廁和設置流動公廁30座(責任單位:市愛衛辦、有關區市、市園林環衛辦、市規劃局;分工領導:劉建華)。
根據青島市頒布的《青島市農村改水改廁規劃(2001-2005年)》的要求,到2005年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0%以上,鎮駐地公用廁所普及率達到100%。計劃從2003年開始,每年改造農村衛生廁所4.5萬個,2005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