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壯大實力 全面建設小康——訪李滄區委書記胡紹軍
青島政務網
發布日期 : 2004-08-16
來源 : 青島日報記者
談及李滄區今后的發展大業,李滄區委書記胡紹軍胸有成竹:李滄區將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以增強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為重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繼續優化區域環境,完善城區功能,理順各種關系,抓好各項發展戰略的落實,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胡紹軍表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新時期、新階段的目標任務,是全區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圍繞這一目標,李滄區要爭取到2010年實現“大變樣”:
———總體實力邁上一個大的臺階,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殷實。 G DP總量和區級財政收入在2000年的基礎上實現翻兩番,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元,戶均擁有一套生活設施配套的住房,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社會醫療、養老保險覆蓋全區居民。
———城區面貌有大的改善,現代化新城區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基本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路、河、山、村全面治理,基本完成城市村莊改造;社區服務配套,文化、體育、休閑等公益設施完備;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建設優美舒適的生態化的人居環境,構筑起現代化新城區的框架,與國際化城市全面接軌,使李滄成為青島漂亮的“前門廳”、美麗的“后花園”。
———民主法制建設更加完善,人的素質全面提高,社會更加文明進步。依法治區方略得到全面落實,基層民主制度更加健全,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建立學習型城區,居民的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道德素質和法制意識不斷增強,社會秩序良好,形成遵紀守法、和諧相處、講究禮儀的民主社會、法制社會、親情社會、文明社會。
胡紹軍說,今后五年是李滄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做好這一時期的工作至關重要,具體的發展要求是:確保“十五”計劃的完成,啟動“十一·五”計劃,年均GDP增幅保持在15%以上,年均財政收入增幅達到13.5%,確保高于全市平均增長水平,力爭發展得更快一些。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力爭成為經濟總量大、運行質量高、經濟實力強的城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力爭成為運行機制活、外向程度高、競爭能力強的城區;城區資源優化配置,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良好,力爭成為服務功能優、人居環境佳、可持續發展的城區;科技教育加速發展,人才集聚功能明顯增強,力爭成為信息化程度高、學習氛圍濃、創新能力強的城區;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推進,力爭成為市民素質好、文化品位高、社會秩序優的城區;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力爭成為就業機會多、消費需求旺、生活質量高的城區;集聚輻射功能強,區位優勢突出,力爭成為布局優化、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北部中心。
胡紹軍表示,李滄區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加財政收入、增強區域經濟活力為目標,加快改革開放、科技進步、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速度、質量與效益相互統一,東中西區域發展整體聯動,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發揮投資主體作用,建立投入新機制。要全力搞好招商引資,提高“引進來”與“走出去”的質量和水平。要充分發揮大企業作用,使它們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爭取大企業新上投資項目落戶李滄,力爭使更多的企業為大企業配套。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積極引導支持民間和社會資金投資創業。要以項目促投入,以投入促發展,增強區域發展的后勁。
堅持“突出發展二產、繁榮提高三產、培育精品一產”的產業布局,著力推進結構調整,構筑產業新高地。要以規模和科技打造現代工業。要以環境和人氣培育較強競爭力的商圈。要以生態和旅游發展近郊觀光農業。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改造政府、社會和企業的管理系統。要完善科技體制,把科技工作作為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要大力引進、培養和使用科技人才。
深化改革,增創體制新優勢。要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國有資本從競爭性中小企業退出的步伐,因村、因企制宜地推進村辦企業改革,積極穩妥地搞好事業單位改革。
胡紹軍說,李滄區將極力打造現代化城區新形象,形成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的新城區。堅持以人為本,建設獨具特色的人居環境;繼續搞好“一個開放,三個改造”,建設一批重點工程;加強城區綠化和環境治理,改善生態環境,做好經營城市的文章;實施高質量高效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