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現代文化名城建設要注意挖掘民間文化資源
青島市的建制歷史雖然只有100多年,但是青島這片古老的海陸區域卻有著燦爛悠久的文明史。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可知,青島文明史的源頭是東部濱海地帶的史前海洋文明,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數千年來,居住在青島這片海陸區域的先民們辛勤勞作,創造出了富有青島海陸特色的民間文化。這些已經傳承了千百年的民間文化,是我們今天建設濱海現代文化名城,所應注意挖掘的珍貴文化資源。
眾所周知,民間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基礎。上層文化(或者稱高層文化、高雅文化、精致文化等)往往是對民間文化選擇、改造和精致化的結果。如果忽視或摒棄民間文化,所謂的上層文化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建設濱海現代文化名城時之所以要注意挖掘民間文化資源,其重要的原因就在這里。
民間文化還是大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至一個區域、一座城市的基色和符號。文化多樣性的基礎是富有民族區域特色的民間文化。例如,提起蘇格蘭,人們會聯想到風笛和男子的方格裙;提起北京,人們便會想到京韻大鼓和北京烤鴨等;提起天津,人們便會想到十八街大麻花和極有韻味的天津方言等;提起蘇州,人們便會想到小橋流水、黛瓦粉墻和蘇州評彈等;提起濰坊,人們便會想到風箏和木版年畫等;如果提起膠州,人們聯想到的極有可能是膠州秧歌和茂腔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
青島市雖然建制時間不長,但是青島的文化卻源遠流長,異彩紛呈。齊魯文化、西方外來文化、移民文化、工商文化、時尚休閑文化、奧運文化等諸多文化元素匯聚在一起,共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青島本土文化。分析構成青島本土文化的諸多文化元素,我們會看到民間文化在其中所占的分量。尤其在齊魯文化、移民文化、工商文化和時尚休閑文化中,都可以領略到千百年來不斷傳承和變異的民間文化所特有的魅力。
筆者認為,在建設青島這座濱海現代文化名城時,需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挖掘民間文化資源:
一是富有海洋文明特色的民間文化資源,如勇于開拓、不畏艱險、豁達樂天的以漁民祭海活動為代表的各種濱海民俗文化,如瀕臨失傳、極具張揚力特色的青島濱海漁家號子等。
二是具有急公好義、樸實善良、樂于奉獻等齊魯文化特點的青島傳統民風民俗。
三是注意挖掘和保護已經在青島這片海陸區域流傳了數百年,今天面臨傳承危機的、有代表性的民間傳說故事,如瑯琊臺以及徐福東渡的傳說、即墨田橫島與田橫五百義士的傳說、嶗山民間故事等。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現代傳播方式(如動畫等)進行有效的傳播與傳承。
四是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條具有青島區域特色的民間工藝技藝制品的產業化之路,例如已經有四五百年歷史的即墨大歐鳥籠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績:由大歐村民間藝人精工制作的鳥籠,不僅銷往國內的一些大城市,而且還出口海外。在休閑文化和旅游文化盛行的今天,挖掘這類民間工藝技藝制品使之走上一條產業化之路,應當是建設濱海現代文化名城不可忽視的一方面。
五是注意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與保護工作,要在切實搞好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
六是采取切實有效的方式,搞好人們普遍珍惜、傳承至今的優秀民間文化的認同教育,為建設濱海現代文化名城,進一步挖掘民間文化資源打下堅實的基礎。
將青島打造成濱海現代文化名城,是進一步提升青島文化軟實力的難得契機。在這方面,具有青島海陸區域文化基色和符號功能的民間文化,將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尤其在當前西方強勢文化借助有效的傳播媒介,對我們傳統的民族文化形成沖擊的形勢下,更需要守住我們的精神家園,保持我們城市的基色和符號,挖掘和保護好我們傳承已久的民間文化資源。(郭泮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