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雷是青島市固體廢物處置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公司成立不久卻背著600多萬元的債務。當地政府投資3.34億元的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工程交給董的公司建設、運營管理。整套工程每年的運行費用約在2000萬元,因為垃圾處理費收不上來,政府的補貼又只是毛毛雨,董雷說,施工單位的錢只能欠著,盼著政府能盡快把垃圾費收上來。
青島市有關負責人透露,該市關于生活垃圾收費的草案已經形成,計劃每戶每月按5—6元的標準,與水費一起收取。如果收取率能達到80%,全市每年垃圾處理費的收入可以達到5000萬元左右。除去垃圾處理的運行成本,公司還可以剩些錢建一個垃圾集中分揀中心,以后政府不必再投資。
2002年6月,原國家計委、財政部、建設部和國家環保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實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促進垃圾處理產業化的通知》,要求2003年底全國所有城市必須全面開征垃圾處理費。
1998年有關部門曾對600戶居民就生活垃圾處置問題進行抽樣調查,61.46%的北京居民、80.12%的南昌居民和70.90%的成都居民愿意在交完現有的衛生費后再多交點垃圾處理費。
但實際情況卻是,目前全國僅有18.7%的城市開征了涉及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等方面的收費。在已經實行垃圾收費的試點城市,雖然每月每戶僅收取3元到15元的費用,收繳率也并不高。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梁廣生告訴記者:北京的收繳率只有10%。
“難的不是金額的多少,而是缺乏高效率、低成本的收費渠道”。梁廣生分析說,1個樓門10多戶人家,每個月只有幾十元錢,去一次又不可能全部收齊,如果依靠居委會收,光收費成本就要占到10%左右。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的運營成本是150元/噸,按每人每天產生0.75公斤垃圾計算,一戶三口之家一年要產生821公斤,垃圾的清運、處理成本大約需要123元,但實際每戶每年只交36元,如果再扣除較高的收費成本,真正能夠用于垃圾無害化處理的金額就實在太少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周宏春博士做過一項研究,在美國部分實行垃圾計量收費的社區,垃圾費年支出約占家庭收入的0.15%至0.5%,瑞士、德國、奧地利等發達國家垃圾費年支出也占家庭年收入的0.3%。
如果我國垃圾費年支出也按家庭年收入的0.3%來計算,按人均年收入6000元至1.5萬元計算,人均年垃圾費支付為18元至45元。因而,根據我國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有能力支付一定的垃圾費用用于城市垃圾收運和處理的。特別是對于小康住宅區,居民收入水平處于中等收入水平以上,完全具有垃圾費的支付能力。建設部的官員說,目前的關鍵問題是,各城市應該制定方便、低成本的、有行政效率的收費辦法。
山西省環保局局長王樹靜說,垃圾處理費是“政策出臺容易收取難”。與目前很多城市都已經開征的污水處理費相比,垃圾處理費缺乏收費的載體。污水處理費的載體是自來水費,由于污水處理費和自來水費一起收,所以收繳率一般不錯。
解決垃圾收費難的出路在哪里?據介紹,大連等一些城市采取了與水、電、氣、物業管理聯合收費的方式。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種可以探索和借鑒的辦法。聯合收費加強了行政管理力度,相對容易實現,也能降低成本。收費成本降低就等于減輕了群眾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