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危險因素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食源性疾病可以有不同病原,也可有不同的病理和臨床表現,但是這類疾患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通過進食行為而發病,這就為預防這類疾病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倡導合理營養,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衛生質量,可有效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總的來說,食源性疾病危險因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過早地烹調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溫條件下(25~40℃)超過2小時。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熱的溫度和時間不夠,未能殺死病菌。
(3)肉、奶、蛋、豆類及其制品加熱不徹底或不均勻,未燒熟煮透。
(4)冷凍肉及家禽在烹調前沒有充分解凍。
(5)由于人員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當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誤食有毒的動植物或者烹調加工方法不當(如四季豆或豆漿未煮透),沒有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質。
(7)生吃水產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蟲、細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8)食物的體積過大,烹調的溫度和時間不夠。
(9)食品從業人員健康狀況和衛生習慣不良。
(10)使用不潔凈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