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膳食結構的誤區,科學用餐原則
1、中國人膳食結構的誤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而由于營養過剩或膳食結構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也在增多,中國人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現象普遍存在。其中,我國人群最嚴重缺乏的營養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B2和鈣,普遍缺乏的有維生素B1、B6和維生素C等。此外,兒童缺鋅、婦女缺鐵、中老年人缺乏維生素C的情況更為嚴重。我國5歲兒童體重不足的檢出率為10%~20%,生長遲緩的檢出率為35%,鐵、碘和維生素A、維生素D缺乏等造成的營養性疾病也較多,這種狀況將影響兒童的健康和智力發育。
目前,我國膳食結構存在著“兩多三少”五大誤區:一是脂肪攝入多;二是食鹽攝入多;三是鈣攝入少;四是鐵攝入少;五是維生素攝入少。
2、科學用餐原則
※就餐姿勢要正確 進餐時要端正坐姿,做到不壓迫胃部,使食物由食管較快進入胃內。
※按自己的速度進餐 與人一起吃飯不要隨著人家速度的快慢,只有按自己平時的進餐速度,盡量細嚼慢咽,消化系統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不在極度饑餓時進食 極度饑餓時雖然食欲特強,但胃腸消化功能已受損,一下子吃多了,反而會造成食滯,既不利于消化吸收,影響營養供應,又會損害健康。應先少量進一些半流質飲食,如粥、面條或米線。
※先吃愛吃的東西 如先吃喜愛的食物,情緒上的滿足會使你較快地產生飽脹感,從而避免進食過量。
※晚上不宜喝冷飲 晚上人體細胞代謝不活躍,若晚上7點以后喝冷飲,會由于代謝慢而積存體內,降低體溫,從而不易消除疲勞。
※睡前不要吃東西 睡前吃東西,腸胃不能充分休息,易導致胃病和影響睡眠,但睡前喝杯熱牛奶是可以的。
※飯后勿吃甜點 吃過油膩的東西后再吃甜點,人體會吸收多余的葡萄糖轉化成脂肪組織而導致肥胖。
※膳后莫用腦 進食后,胃腸道消化需要集中大量血液。飯后聽聽輕音樂,休息一會兒最為合適。若吃完就用腦,血液流向頭部,容易影響胃腸消化。
※飯后宜適當運動 這樣可提高細胞活力,減少脂肪聚集,防止身體發胖。
※多吃些顏色深的蔬菜 顏色深的蔬菜比顏色淺的蔬菜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2、鎂、鐵等營養素更為豐富。
※不要怕咽菜渣 菜渣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能促進大腸蠕動,排除有害物質,預防腸癌。菜渣只要不太硬,就應咽下去。
※鈣質和醋一起攝取 醋能把鈣質離子化,易于被人體吸收。吃魚類、骨類食品最好用醋烹制。
※不要食用太多的調味品 美國一項調查表明,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攝入過多,也可導致人體細胞畸變,并會產生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還會誘發高血壓、胃腸炎等病變。
※喝酒前吃點東西 空腹喝酒,酒精吸收速度快,會使肝臟負擔加大。空腹時,體內B族維生素及氨基酸不足,則肝臟容易聚集脂肪形成脂肪肝。因此,喝酒前吃點東西、喝些水,還可以減輕醉酒。
※如果可能就吃些較硬的食物 吃硬的食物能有效地鍛煉牙齦及腭部肌肉,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但胃腸功能不佳者不宜吃太硬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