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內四區建設10703套保障房 城區環境整治成重點
市南區
開建2273套保障房
1.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建設2273套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696套廉租房單體工程;回遷安置燕兒島路等改造項目1000余戶居民。2.提升城區生態環境品質。對轄區居民樓院進行綜合整治,對濱海一線和主要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升級,對正陽關路等20條超期服役道路進行養護維修,對10座公廁進行升級改造;加快淘汰高污染黃標車,完成轄區7座加油站的油氣污染治理。
3.加強學前教育及校舍基礎建設。新增2所公辦幼兒園,擴大學前教育普惠服務范圍;啟動青島五中和基隆路小學重建工作,對太平路小學等3所學校校舍進行加固。
4.建設提升社區中心。續建12處社區中心,全面提升社區中心管理服務功能,發揮社區中心服務居民的作用。
5.建立社區衛生和區域醫療服務信息化系統。為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實現區域內醫院醫療信息資源共享、醫療診斷結果互認、大病雙向轉診患者受益的目標。
6.推進有求職需求困難人員充分就業。開發轄區企業和社會團體“惠民崗”500個,開展就業困難人員技能培訓2000人,實現全區就業困難人員持證上崗及托底安置,創建5個充分就業街道。
7.建設社區休閑廣場。建設20處集體育健身、文化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社區休閑廣場。
8.強化社會公共安全。對部分開放式居民樓院試點實施封閉管理,為部分開放式小區安裝300個樓棟單元電子對講門;為65個社區6000個住宅單元配置消防設施和器材;創建20條食品安全示范街和500家食品安全示范店。張穎
市北區
供熱再增2.5萬戶
1.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籌建3628套保障性住房和限價商品房。
2.積極推進舊城改造,完成1500戶居民動遷和2870戶居民回遷。
3.提高路網通行能力,翻修翻建伊春路等13條市政道路。
4.建設6處1000平方米社區服務中心、5處社區養老服務場所,新建、改建、擴建12處街道綜合文化站和47處社區文化中心,建設1處健身中心和10條社區健身路徑。
5.維修加固46處危舊陋房,整治22條背街小巷、274處老樓院公廁,對10處開放式居民樓院進行聯片整治和封閉化管理。
6.新增21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受益居民2.5萬戶。
7.著力改善困難群體生活質量,投入9000萬元用于殘疾人家庭、困難家庭的幫扶救助。
8.開辦3所公辦或公辦性質幼兒園,完成16所中小學校舍加固,改善辦學條件。
9.啟用青島市專科醫療中心,完成市北區醫院(中醫院)、青島市骨傷醫院遷址,改造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群眾提供優質特色專科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
10.大力開展就業幫扶,創辦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基地和大學生創業中心,全年新增就業3.38萬人。 趙杰
四方區
整治400個居民樓院
1.開工建設廉租住房203套、公共租賃住房546套、經濟適用住房1053套,實現經濟適用住房預售2100套;
2.硬化維修400個居民樓院,建設一處7500平方米游園廣場,提升8條道路綠化檔次;
3.完成老城區8條道路整治,完善東部新區6條道路配套建設,升級改造16座公廁,維修加固5座橋梁;
4.完成3所學校主體建設,完成5所中小學校舍抗震加固,完成2所中學升級改造,提高學校教育技術裝備配備水平;
5.新增30處老年娛樂室,升級改造7處社區文化中心,為46個社區群眾活動場所增設戶外乒乓球臺152副;
6.為6歲以下兒童、孕產婦、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查體;
7.新增一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一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中心;
8.積極做好扶弱助殘工作,實施“三進三千”殘疾人保障服務工程;
9.新增社會面視頻監控設備200個,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 趙杰
李滄區
十所學校通暖氣
1.新建、改建2所學校,開辦2所公辦或公辦性質幼兒園,在400個教室安裝交互式電子白板,對14所學校進行安全加固,對10所學校進行供暖改造。
2.建設5處社區長照站,完成121個社區居民基本信息數據庫,建成14處社會管理信息調度分中心。
3.加快市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
4.改善基層醫療條件,為全區兒童免費提供口腔保健服務。
5.繼續實施無障礙設施進家庭工程,對區內貧困重度殘疾人全部實行托養。
6.建設6處室外老年活動健身路徑,為11個老年活動場所配備活動器材,為200名高齡獨居老人配置“一鍵通”助老呼叫設備。
7.改造升級22處社區文化中心,繼續實施群眾文化“四百”工程。
8.建設區創業廣場,提升大學生創業就業環境。
9.新開工建設3000套保障性住房,實現2000套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
10.深入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提升城區形象。
11.持續實施“綠色李滄”建設,為世園會舉辦創造良好生態條件。
12.進一步推進“平安李滄”建設,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