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造林82萬畝 實施“十綠工程”扮靚青島城鄉
實施“十綠工程”,建設綠色大青島。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十一五”期間,我市共完成新造林82萬畝,青島生態環境有了新的提高和改善。全市森林面積達到472萬畝,全市林木覆蓋率將達到36.87%。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529.22平方公里,受保護地區占國土面積比例達到14.4%。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0%,比“十一五”期間增長近4個百分點,將完成新造林60萬畝。重點實施綠廊工程、綠山工程、綠園工程等三大綠化工程,將完成新造林13萬畝,植樹1300萬株。
每年花2億元植綠
“十一五”期間,我市提出了實施“十綠工程”、建設綠色青島的奮斗目標。這十大綠化工程分別是綠廊工程、綠網工程、綠山工程、綠屏工程、綠城工程、綠村(社區)工程、綠園工程、綠景工程、“綠肺”工程、“綠腎”工程。為確保工程順利實施,市財政將每年安排兩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十綠工程”建設,重點實施了通道綠化、荒山綠化、沿海綠化等等工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最近兩年綠化了16處可視山頭。這16處山頭的位置分別是嶗山區北宅森林園藝主題公園、黃島區抓馬山、膠南市靈山衛北山、朝陽山、隱珠北山、珠山辦鄧陶北嶺、崔家莊北嶺、虎背山、平度市云山公家山、仙山、明村三合山、城關金華山、萊西市南墅圍子山、山口山、仙足山等。這16處山頭新增造林面積6600畝,種的樹種以黑松為主,另外還有黃櫨、槐樹等。
荒山變“綠色銀行”
從根本上實施荒山綠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2006年的時候,全市有宜林荒山46萬畝,其中裸巖山體10萬畝。我市把荒山作為一種資源,與提高農民收入相結合,與實現富余勞動力充分就業相結合,統籌開發利用現代林業的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盡可能在山上搞生態林業,山腰搞景觀林業,山下及周邊搞經濟林。如今綠化后的荒山三種效益正在顯現,既是天然氧吧又是百花園,還是花果山和“綠色銀行”。
一些林農從過去 “靠山吃山”轉變為“養山吃山”,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如嶗山石老人觀光園、將軍山通過綠化后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都非常好。荒山綠化主要是對青銀高速、同三高速、環膠州灣高速、濱海公路南段和膠濟鐵路等6條重要通道兩側可視范圍內的山頭進行綜合綠化,綠化總面積1.48萬畝,植樹165.7萬株。目前已完成綠化面積1.55萬畝,植樹184萬株。對于10萬畝深山、遠山裸巖山體,從2007年開始,一改傳統植樹模式實施飛播造林,連續實施了三年。根據技術人員監測,這些飛播的種苗長勢比較好,均超過國家標準。
千萬人參加義務植樹
“十一五”期間,我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市黨政軍機關植樹基地”、“市人大機關林”、“市政協委員林”、“青年志愿者林”、“工人先鋒林”、“勞模林”、“青少年林”等一大批特色義務植樹基地、紀念林應運而生。 “十一”五期間,全市共有1788萬人通過不同形式履行植樹義務,義務植樹盡責率均在90%以上,共建立各類義務基地257個。
我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空前,投資1200萬元新建、擴建了平度、嶗山、黃島3處林業有害生物天敵繁育基地,成功掌握了周氏嚙小蜂、管氏腫腿蜂、赤眼蜂三種生物天敵繁育技術。年釋放周氏嚙小蜂12億只、管氏腫腿蜂0.2億只、赤眼蜂15億只,是全國第三家、全省第一家同時擁有以上三種生物天敵繁育技術的城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率每年都達到100%,其中無公害化防治率達到85%以上。
新聞內存
森林覆蓋率
亦稱森林覆被率,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面積占有情況或森林資源豐富程度及實現綠化程度的指標,又是確定森林經營和開發利用方針的重要依據之一。
我國絕大部分森林資源集中分布于東北、西南等邊遠山區及東南丘陵。全國平均森林覆蓋率為12.0%,其中以福建省為最高,達62.9%。森林覆蓋率超過 30%的 有 江西(60.5%)、浙江(60.5%)、黑龍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過20%的有廣東、遼寧、云南、廣西、陜西、湖北等6省、區,超過10%的有貴州、安徽、四川、內蒙古等4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