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五年,是青島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積極推進民主、落實依法治市的五年。
五年來,十屆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大力加強政治文明建設,努力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為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為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翻開市委十屆歷次全體會議的大事記,可以清晰看到市委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堅定信心和不懈努力:
2007年4月11日,在市委十屆一次全體會議上,新一屆市委提出,作為全市的領導核心,要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切實加強集體領導,拓寬民主渠道。
2010年12月28日,在市委十屆十次全體會議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強調,要不斷強化黨的領導這一最大的政治優勢,努力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黨內民主建設。
在市委召開的其他12次全體會議上,“政治建設”作為關鍵詞始終貫穿其中。
“以世界眼光謀劃未來,以國際標準提升工作,以本土優勢彰顯特色”,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以改革創新精神,大力加強政治文明建設,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五年來,從在區市一級全面推行“兩公開四差額”的干部選拔任用改革,到《關于堅持民主集中制加強市委班子集體領導的決定》等系列重要文件的制定;從“尋標、對標、達標、奪標”,到專項治理“庸、懶、散”,再到“心要熱、頭要冷、腿要勤、手要快、身要凈”……十屆市委以對歷史使命的自覺認識、開拓前進的政治勇氣,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市委高度重視黨務公開工作。2010年12月28日,李群書記專門召開全市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入搞好黨務公開工作,加強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
2011年4月,市委印發《青島市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實施意見》,對黨務公開內容、時間、程序和保障制度等做了詳細規定,把八類事項列為公開的內容,并明確規定建立健全十大制度,確保黨務公開工作的開展。
五年來,我市在積極穩妥地推進黨內民主建設,保證黨員更多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的同時,不斷完善基層政權、基層自治組織及企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制度,更好地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咨詢、社會公示與聽證、決策評估、責任追究等制度,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在深入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中,市委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加強同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合作共事,加強對人民團體的領導,廣泛凝聚社會共識,鞏固和發展了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政治文明建設的大推進,使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青島率先科學發展的強大力量。
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
五年來,我市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2011年6月28日,市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就浮山綠化管理和生態保護問題,組織開展了專題詢問。這是我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的首次專題詢問。會上,五位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對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詢問。“專題詢問是加強和改進人大監督工作的有益探索,符合法律,切合民意。”市人大常委會負責人表示,今后將把專題詢問這一新的監督形式納入規范化、常態化軌道。
市人大常委會切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充分發揮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作用,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地方立法特色突出,人大監督成效顯著,重大事項決定及時有力,選舉任免工作規范有序,人大代表作用發揮充分,使人民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力落到實處,推進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對加強地方政權建設、加快民主法制進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009年9月21日,市政協第九次常委會議上,首次出現了一排“市民旁聽席”,16位市民成為政協常委會議開放式議政的第一批歷史見證人。“百姓的面孔增多了,政協的會議更實了!”此舉受到69歲的莫與堅等旁聽市民代表的一致好評。
市政協堅持科學務實,履職為民,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中留下了一串串沉甸甸的數字:組織調查研究460余次,形成調研報告和建議198份,許多意見建議被納入我市 “十二五”規劃;提出提案 3581件,反映社情民意 1383條,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組織委員開展212次視察活動,起到了民主監督、促進發展等作用。
電話民意調查、行風在線、民生在線……五年來,我市積極探索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新途徑、新形式,拓寬政民互動平臺,保證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近年來,我市開展了“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的“三民”活動,每年邀請1萬名市民代表對政府部門工作進行現場評議。這是我市推進民主政治進程的一次探索。活動中,56個政府部門負責人向市民述職,市民代表現場無記名填寫測評票。
“‘三民’活動彰顯了我市推進民主、重視民意的工作態度。”青島25中教師王林認為,我市的民主進程又跨越了一大步。
積極推進依法治市進程,政府工作加速提升增效
近年來,法治政府、陽光操作、群眾評議等類似的詞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政府文件里;削減行政許可事項、規范行政許可行為、實施流程再造等政府施政行為,越來越多地運行在政府行政方式中——這一切反映出一個強烈信號:我市依法治市的步伐更加堅定地疾行,政府工作不斷加速、提升、增效。
作為依法行政的一項重大決策,2009年3月2日,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正式啟用,全市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50個部門全部入駐,實現行政審批 “一門式”受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
近年來,經過四輪行政許可事項清理和首輪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市級行政許可事項由1263項取消調整到109項,減少91%;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由337項調減到116項,減少66%。
2011年年底,我市在全省率先正式啟動行政處罰權規范透明運行工作,全市各級執法部門除保密事項外的所有處罰事項,從受理、立案到量罰、結案全過程,全部納入全市統一平臺上來運行,杜絕了“暗箱操作”,處罰監督實現“全程化”,處罰信息做到“全公開”。
在地方立法中,我市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公開征求意見、舉行專家論證會、召開立法聽證會等方式,擴大社會公眾參與立法工作的途徑。
五年來,我市政治文明建設的鏗鏘步伐,在島城大地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這足跡,承載歷史,指向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