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出臺信息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力爭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40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550億元
青島日報訊 日前,《青島市信息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出臺。根據該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市信息產業規模將穩步增長,到2010年,信息產業力爭實現銷售收入4000億元左右,完成工業增加值550億元左右;并力爭實現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產業結構初步優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空間布局全面拓展、信息化建設國內領先五大目標。
市信息產業局負責人介紹,新出臺的信息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將圍繞一個核心——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鎖定兩個重點——優化產業結構、突破核心技術,落實三大戰略——技術創新、產業鏈突破和招商引資,努力提高信息家電和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快發展軟件、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器件等基礎產業。
根據該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市信息產業將重點發展信息家電、通信設備制造、軟件產業、電子元器件、電子應用產品、信息服務、信息化七大領域,建設數字電視、智能家電、移動通信、集成電路、技術創新平臺、嵌入式軟件產業化、數字奧運、企業信息化等8個重大工程,力爭實現五大目標。
一是產業規模穩步增長。“十一五”期間, 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力爭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4000億元左右,工業增加值550億元左右。
二是產業結構初步優化。在鞏固家電產品和通信設備制造業優勢的基礎上,重點發展軟件、 集成電路和關鍵元器件等核心產業,形成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到“十一五”末期,初步形成龍頭整機產業和核心基礎產業互動發展的新局面。
三是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十一五”期間,加大企業、政府和社會在信息產業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建成數字視聽、智能家電和移動通信三個公共研發平臺,在全市構建起基礎設施完善、智力資源雄厚、產學研良性互動的技術創新體系。
四是空間布局全面拓展。形成以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為主體、以兩個國家級園區為兩翼、以膠州灣北部為增長點、以若干市級專業園區為支撐,各有特色、優勢明顯、有機協調、整體發展的區域格局。其中,黃島區成為以消費類電子為主要產品的聚集區;嶗山區成為通訊類產品和軟件產業的聚集區;城陽區成為以零部件加工出口為主的聚集區;市南區成為重要的新產品研發中心,并重點發展行業應用軟件和軟件外包;市北區以信息城和都市工業園為基礎,重點突出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服務;四方區利用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優勢,重點發展機車車輛電子和智能電路板等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李滄區重點以基礎元器件為主;平度市、即墨市、膠南市、膠州市、萊西市發揮自身的成本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配套元器件產業,成為承接外來產業轉移的重要目的地。
五是信息化建設國內領先。“十一五”期間,我市將構建國內領先的信息化基礎網絡,建立國際一流的奧運會信息服務設施,力爭全市家庭電腦普及率達到20%,其中城鎮家庭電腦普及率達到50%;互聯網用戶超過200萬戶,寬帶用戶達到100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50臺/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80部/百人;廣播、電視人口混合覆蓋率達到99.8%以上,市區數字電視轉化率達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