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訊 昨天,我國迎來了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圍繞“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的主題,推出了百余項文化遺產保護和宣傳活動,廣大市民紛紛走 近文化遺產,參與各種活動,了解青島的文化遺存,并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建言獻策。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昨天,我市的博物館、陳列館、紀念館和有條件的文化遺產地等免費或優惠向社會開放,參觀量達到了一個高峰。
昨天,一系列“文化遺產日”專題展覽精彩紛呈。市博物館特意為“文化遺產日”推出了兩個專題展覽《城市記憶———老照片中的青島與即墨》和《秦嶺“歐風遺韻”攝影作品展》,分別通過一位歐洲攝影家眼中清朝末年的城市風貌和一位我市攝影家眼中的優秀歷史老建筑來展示百年青島的滄桑變遷。2006年“走近大師”系列第二展《詩畫人生———豐子愷繪畫藝術展》也于昨日開展。數千名觀眾在各個展廳穿梭、瀏覽,無論是留駐于鏡頭之中的城市風貌,還是大師遺留的珍貴手跡,都充溢著豐富的意趣。
“青島鑒寶會”也于昨日在市博物館開幕。以國內著名的宋代官窯瓷器鑒定專家、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原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趙青云為首的12位特邀專家分為“陶瓷”、“書畫”、“雜項”三個小組為市民免費“鑒寶”,并提供相關咨詢。昨天下午,趙青云還在市博物館學術報告廳做了文物知識講座,數百名文物收藏愛好者親臨現場與專家交流。
另外,我市其他展館也精心準備了特色展覽。民俗博物館昨天推出了媽祖文化展、歷代朝廷服飾微縮展、民間工藝品展以及中國傳統玩具展;康有為故居紀念館推出了康有為文化遺產在青島圖片展、生平史跡圖片展、書法珍品展等。
各區市借“文化遺產日”之機盡展“家底”。他們不僅將各自的“文化家底”———文化遺產圖片展搬到了市博物館,而且在各自轄區內也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市南區的“畫譜老建筑”百米長卷展、“歷史優秀建筑”等優秀書籍推介等活動在八大關風景區花石樓登場。昨晚7時,音樂廣場舉行了“歷史文物遺產保護”綜藝專場演出。城陽區在法海寺舉辦了佛教文化藝術展,仇志海藝術館推出了黑陶藝術展;即墨市博物館舉辦了公益性的青島百年老照片展、田橫祭海圖片展、即墨古縣衙展等;膠州市的高鳳翰紀念館也免費推出《高鳳翰藝術成就展》、《宋代板橋鎮復原展》、《北宋鐵錢展》等系列展覽;平度市則于昨天免費開放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柱山摩崖石刻以及千佛閣。一些家長帶著孩子積極參與活動,表達著他們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文化遺產保護的強烈愿望。
此外,市文物局昨天在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了文物保護社會義務監督員的聘書頒發儀式并召開文物保護工作座談會。這標志著由文物專家、學者和對文化遺產保護有著強烈熱情和責任感的市民組成的20位“文保”監督員正式“上崗”。今后,他們將擔任監督文化遺產保護的“布衣欽差”,對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設立國家的“文化遺產日”,對于增強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引導民眾廣泛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促進我國建立國家保護為主、社會共同參與的文化遺產保護新體制具有重要意義。我市推出一系列活動就是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市民“親近”文化遺產,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文化遺產人人有責的氛圍。
據悉,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并決定從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