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關建筑群位于太平山南麓,匯泉角與太平角之間,南臨太平灣,北依太平山。這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聞名中外的旅游療養勝地,又是優美的風景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大關建筑區域內有橫向馬路7條,縱向馬路3條,有十條馬路以我國長城和其他地方一些重要關隘命名,因其中有八個“關”比較著名,而慣稱為“八大關”。建筑群自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興建,止30年代末期基本形成規模,現有房屋建筑近400棟,總建筑面積145368平方米,建筑多為歐美建筑的各式別墅,依照地形,體積小,各自獨立,互不相連,每棟建筑一般都能看到大海,四周皆為花園,內植花草樹木。建筑體積小巧適中,建筑面積一般不超過500平方米,多為300平方米,層數不超過三層。建筑材料主要取自本地產石料、磚瓦和木材,建筑大都為磚木結構。建筑設計力求突出個性,有平面對稱中軸線突出,裝飾細微的德國仿古典式;有圓型或角型石質墻石,尖塔坡頂的哥特式;有南設敞廊,裝飾粗簡的西班牙式等。據不完全統計,這里的建筑具有20余個國家的建筑風格,因此,八大關又有世界建筑博覽會之稱。
八大關建筑群的建筑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德占青島時期,德國、英國等建筑師設計的歐洲田園式別墅建筑,現存很少;二是20世紀20年代末來青購置產業的美國、俄國、日本等業主,按照本民族文化傳統特色及個人意愿建造的風格各異的庭院別墅;三是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受歐美建筑學教育影響的中國建筑師,吸納原有建筑風格及形式創作建造的一大批具有歐美建筑情調的建筑。不同時期的建筑師都比較注重充分利用自然環境,注重單體建筑與建筑群體的整體相協調,力求建筑手法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八大關近代建筑以風格多樣的西式別墅,別致精巧的庭院綠地、建筑小品,花木繁茂的街道、馬路最負盛名,是中外建筑藝術薈萃之地,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觀賞旅游價值,是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
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將其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