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1080處),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106處)。我市的平度東岳石遺址、膠州三里河遺址、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筑、萬字會舊址等四處文物保護單位榜上有名,青島德國建筑群被歸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筑中。
三里河遺址資料
遺址位于山東省膠州市,膠州市地處山東半島膠萊平原,膠萊平原位于膠東地區的低山、丘陵和魯中南地區的中山、低山、丘陵之間
遺址在膠萊平原東南部。距遺址東南約10公里處為黃海的膠州灣,膠萊河及支流環繞于附近,遺址南面臨南河。
三里河遺址位于山東省膠州市南關街道辦事處北三里河村西側,南靠三里河,遺址南北長約二百五十米,東西寬約二百米,面積約五萬平方米。
1974年秋和1975年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兩次對這處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通過考古發掘發現,這是一處包涵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兩種文化的原始氏族社會文化遺址,下層為大汶口文化,上層為龍山文化,經碳—14測定和樹輪校正,距今有著3800到4500多年的歷史,說明四千多年前三里河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就有先民定居,并創造和發展了燦爛的古老文化。這兩次發掘的面積達1570平發米,共出土各類文物二千余件。發現大汶口文化房屋遺址5處、窖穴31個,墓葬66座;龍山文化窖穴37個,墓葬98座,與墓地有關的建筑遺址兩處。其出土的器物中有一件雕花鏤空高柄蛋殼陶杯,陶土甚細,杯高20厘米、重量只有39克,厚度僅有0.3毫米,做工精細、造型美觀,凝聚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其手工之精湛,堪稱世界之最。另有三只獸形 各有特色,別具風格,特別是其中的一件龜狀環形 更為罕見,其造型布局講究,是我國目前唯一發現的一件。
三里河遺址是5000年中華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東方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一處文化遺產,具體而言,它在下列幾方面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1、三里河遺址下層大汶口文化、上層龍山文化相疊壓的發現,不僅證實了大汶口文化早于龍山文化的相對年代,更重要的是明確了這一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基本面貌和龍山文化對大汶口文化的繼承關系。
2、三里河遺址龍山文化的地層中發現了兩件鉆形器,經北京鋼鐵學院中國冶金史編寫組鑒定為黃銅制成,一般認為黃銅的出現較青銅為晚,通過這兩件黃銅器的發現,經改變過去的認識,說明在當時已經使用黃銅冶金技術,這也是三里河龍山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
3、三里河大汶口文化的三件獸形鬶及龍山文化的鏤空高柄蛋殼陶杯,其造型奇特優美,工藝精湛,為研究大汶口時期及龍山文化時期的陶器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4、三里河遺址大汶口文化及龍山文化發現的墓葬達160余座,對于研究這一時期的埋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