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街創城如火如荼
當漫步在花海綠草叢中,你還會隨手丟棄垃圾嗎?當然不會,美麗的環境影響了你。今年以來,城陽區著力打造花海城區、綠色城陽,讓良好的環境在無形中影響市民的行為。如今,隨手丟棄垃圾、隨口吐痰等不文明現象少見了。
城陽人民廣場是城陽最漂亮的地方之一,紅、橙、黃、粉、紫、藍、褐等各種顏色的三色堇、角堇、孔雀草、矮牽牛等各色花卉組成不同的花帶、花徑。園林環衛部門介紹,這個名為“七彩之光”的大型花藝,共使用各色各式花卉60余萬株。
據悉,城陽區把打造“花海城區”作為“創城”的重要內容,對城區及部分居民小區進行立體綠化,形成草如茵、花似海的效果。小北曲是社區立體化綠化的試點。在這里,所有居民家的陽臺上全部搭上花架、種上垂吊牽牛。錯落有致的花架,顏色統一的鮮花,整體像個大花籃。城陽、流亭兩個街道部分社區進行了陽臺掛花設計,以社區為單位統一免費配發花卉。花卉栽植前制定了簡潔明了的養護管理措施,印成明白紙發到各家,同時準備了總量10%的花卉,需要更換時及時提供。此外,不同季節會更換不同花卉。到目前為止,共種植花籃2860組,種植垂吊牽牛23000株,使用草炭土1185袋。
目前,城陽區廣場的燈桿、正陽路等主干道節點以及主干道燈桿已經完成立體綠化,形成了立體花卉空間效果,整個城區變成了一個立體的大花園。
四方海寧社區居民齊動手——老樓院悄然“大變臉”
四方區海倫路街道海寧社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社區——社區內6個居民樓院均建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居民也多是企業退休工人。然而,這個沒有物業管理的老社區卻在創城中展現出新面貌:社區大院角落里堆放多年的垃圾被清運出去,原來泥濘的土路鋪上了漂亮的地磚,樓道被重新粉刷一新……社區居委會主任矯淑珍說,老社區有這樣的新變化,都是居民一起努力的結果。
都昌路七號院9、10號樓前有一段石子路,因為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給兩座樓72戶居民出行帶來了不便。一到下雨天,更是路滑難行,居民反映強烈。社區黨委多方努力,備齊了修路所需材料,組織社區志愿者、低保戶等利用休息時間,對道路進行了維修。原本坑洼不平的石子路修整成了平整的水泥路。一位居民說,社區大院就是我們共同的家,這條路是我們居民一鏟土一鍬泥一起修起來的。
為了清運大院里多年堆放的雜物、垃圾,海寧社區動員100多名社區志愿者,大家齊動手,清理、裝運共計20多車。社區80歲的于喜澤老人愛好書法,不顧自己年老體弱,主動請纓為社區書寫黑板報;居民王大媽80多歲了,為養護小區綠地,坐在小板凳上拔草。居委會工作人員勸她休息一下,大媽說:“社區里一切靠大家。大的力氣活兒我干不了,這些小活兒我還能干。”
社區內黨員、居民組長還承擔起監督員的職責,誰家裝修、誰家掃除,產生了什么垃圾,堆放在哪里,這些情況都會在第一時間報到社區,確保隨發現隨處理,避免出現新的治理難題。針對亂貼亂畫問題,社區綜合服務隊伍、低保戶和社區志愿者齊“上陣”,主動對每個樓座、單元進行清理。對已經清理過的樓道,社區安排專人負責監督管理,杜絕小廣告在社區“露面”。
市北“拉網”檢查122家網吧
近期,市北區網吧集中治理檢查組走街串巷,對全區122家網吧不間斷地進行拉網式檢查,力爭為廣大網民營造“綠色時空”。
按照創城工作要求,網吧必須設有明顯的“未成年人不得入內”警示牌;無違規經營現象;嚴格辦理身份證登記、查驗手續;無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無色情暴力邪教網站開通現象等。市北區文化局會同公安、工商部門成立專項督查隊,兵分三路,按照東、中、西三個區域,每天檢查一次,重點部位檢查兩次,加強執法力度和密度。
同時,市北區先后召開了兩次全區網吧創城動員大會,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進行了集中宣傳和培訓,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通報,并向每位經營業戶印發了《致網吧經營業主一封信》,對創城標準和要求重點強調,進一步提高網吧業主的大局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
網民也是網上內容的創造者,市北區網吧集中治理檢查組與網吧經營業戶聯合發出倡議,希望廣大網民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做到文明上網,不上傳違法和低俗信息內容,做網絡文明建設的促進者。
華氏姐妹:參與“創城”,很自豪
昨天上午十點,烈日炎炎。在香港中路與南京路交界處附近的公交車站。市南區志愿者華金芳手拿小旗,認真地勸導行人走人行道,不要亂穿馬路。
今年51歲的華金芳已經連續三年做志愿者。而她的另一個身份是雪蓮花藝術團團長。作為一個民間藝術團體,藝術團大部分團員也是志愿者,而華金芳自稱自己是個“領頭的”。
說起做志愿者的初衷,華金芳言語樸實。她說:“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青島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讓這個城市更好。做志愿者,讓我覺得很自豪,我為這座城市盡一點點力。如果不做,我會感到失落。”
以前,華金芳在高科園裝飾城開了一家裝飾材料商店。為了全心做志愿者,華金芳將商店委托給他人經營。“我以前的同事都說我傻乎乎的,放著生意不做、錢不賺,卻費時費力,做沒有任何報酬的志愿者。可是我不這樣想,人不能光想著掙錢,要熱心公益,為下一代做出榜樣。”華金芳說。
前幾天,身體一向十分健康的華金芳突然生病。每天中午休息時間,她還要到醫院打吊瓶,即使這樣,她還是硬撐著沒有離開值勤崗位。她說:“既然承擔了這項工作,就要盡心盡力地做好。志愿者的工作同樣需要責任感。”
除了勸導行人遵守交通秩序,華金芳另外一個主要工作是為外地人指路。為熟悉青島公交線路,華金芳隨身裝著地圖。“有空兒的時候,我還特地開車在市里轉,這樣才能給人指引最方便快捷的道路。”
華金芳不僅自己當志愿者,還動員自己的姐姐做起這項工作。在公交車站上,華金芳的姐姐華金香同樣手拿小旗,堅守在崗位上。“我們這些人,大事做不了,這一點點小事還是可以做的。”華金香搖搖手中的小旗,微笑著說。
像華金芳、華金香一樣,還有許多志愿者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生活的這座城市作出自己的貢獻。記者從市南團區委了解到,目前,僅市南區就有2000名創城志愿者在行動,引導市民從我做起,從細節做起,以實際行動為創城工作“加一分”。
開發區長江路街道志愿者 田向東 清理市場頑疾的“鐵人”
作為開發區最大的商貿市場,武夷山市場在為附近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時,由于人流量大,也成為創城的整治難點。但在最近,這里的衛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而這種改善與一個人的努力密切相關。每天,他都早出晚歸,到市場進行志愿服務——清掃垃圾、指揮車輛規范停放、宣傳創城知識……
他叫田向東,是長江路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創城開始以來,他每天早晨7點多從家出發,晚上10點回家是家常便飯。進入市場志愿服務這段時間,他在奔忙中減掉了5斤肉,武夷山市場卻一天比一天干凈美觀。對于市場的改善,入駐市場的攤販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中,親切地稱他為“鐵人”。
接受記者采訪時,田向東說,被街道辦事處黨工委點將清理武夷山市場后,自己沒睡過一個安穩覺,連做夢都是如何把市場清理干凈。剛剛進入武夷山市場的時候,很多商戶對他不理解,常常遇到冷嘲熱諷。對此,田向東從不氣餒。他協調公安、城管部門,利用三天時間對市場進行了地毯式清理,隨后跟進監管措施,終于徹底扭轉了市場的混亂局面。
市場衛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田向東的工作得到了附近居民和廣大攤主的理解。“我們需要衛生文明的生活環境,這次清理工作順民意、得民心,得到利益的還是廣大市民。”市場清理過程中,一位老者的話讓田向東覺得,自己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李滄區“小巷總理” 王愛真 把創城當成自家事
創城活動啟動后,她與6名同事兵分四路,頂著酷暑徒步傳達創城信息,3263戶居民挨家挨戶走了個遍;居民反映漏雨,56歲的她一時忘了腰部有傷就爬上了樓頂;提起管區某某,她能一口說出他家住在幾路幾號幾單元幾樓……她就是集中一身榮譽、被居民親切稱為“小巷總理”的李滄區永青苑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愛真。
永青苑社區共有3263戶、8000多名居民,在王愛真和居委會成員的努力下,短短幾年里,永青苑從一個居民人員成分復雜、工作基礎較差的社區,變成了一個溫馨和諧、聞名全國的先進社區,先后獲得48項市級以上榮譽稱號。“這次創城開始后,我們每兩人組成一個小組,挨家挨戶走訪,現在已經基本走了個遍,居民們也把創城當成了自家事。”王愛真說,前兩天,一位外地租房者把玉米皮隨手扔在了地上,一居民見狀,主動上前把玉米皮撿起來,并勸說這位租房人以后要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愛護小區的環境。
“文明城市的創建在于方方面面的細節積累,而這些細節要靠每一位熱愛我們城市的居民的行動來體現。我們社區最早的‘有事您說話’理念已經深入到每一個居民的內心,到現在形成了居委會對居民、居民對居委會、居民對居民局面,誰有事大家都來真心幫忙,鄰里關系十分融洽。”王愛真從居委會專為困難家庭開設的“愛心超市”里拿出一個小學生捐贈的文具盒說,“有一天,我整理居民的捐贈物品時發現這個小學生在文具盒里留了一個紙條,上面寫著‘手牽手,情暖情,心連心,我和你同住一個家園,我們是一家人,遇到困難請讓我幫助你。’看了這個紙條,很感動,心里覺得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