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建設全國重點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三個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全市上下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奮力開拓。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2005年要站在更高的起點上,肩負新的使命,發揮新的作用,拓展新的發展空間。2005年全市團的工作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青春青島、文明青島”建設為主線,以服務大局、服務青年為根本,以加強能力建設為保障,干事創業,銳意進取,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團員青年為青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貢獻力量。。
一、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青少年,全面推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統一團員青年的思想。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緊密結合,與團員意識教育相結合,開展集中性的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教育活動。重點抓好團干部、大學生和各條戰線青年骨干的理論學習,把團員青年的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二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和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認真貫徹中央8號和16號文件精神,充分發揮少先隊、學聯作用,堅持為未成年人和大學生辦實事和辦好事。開展“關注未成年人”兩代人心靈溝通等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少年兒童的良好道德情操和實踐能力。深化“雛鷹爭章”和“手拉手”活動,繼續開展18歲成人儀式教育。大力開展大中學生“三下鄉”、“三進巷”等活動,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成長。三是深入實施“青年修身計劃”。舉辦“青島青年修身論壇”,開展“青島青年風采獎”評選,為青年學習修身搭建平臺。
二、積極參與“雙學三創”,引領青年為繁榮青島建設做貢獻
一是著眼“三農”問題的解決,扎實推進農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動。加強農村青年的教育和培訓,增強就業能力和增收能力。與我市農村科技服務平臺相銜接,廣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招聘大集等活動,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二是立足人才強市戰略的推進,全面實施青工技能振興計劃。深化“學振超、興技能、練絕活”活動,全面提高我市青年職工的技術水平。與市有關政策相銜接,制定我市青年技能人才培養五年規劃。著眼于每個青工的技能發展需求,為其制定長期培養方案,努力造就一支規模較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青年技能人才隊伍。三是圍繞科教興市戰略的實施,積極開展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發揮青聯作用,組織“青年專家服務團”深入科技園區、企業和農村開展咨詢服務活動,促進人才與項目、技術與市場的對結。
三、踴躍投身“兩創一迎”,帶領青年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發揮作用
一是瞄準08年奧帆賽,深化志愿服務活動。全面實施“奧運志愿服務計劃”,啟動奧帆賽志愿者招募、培訓機制,為2006年奧帆賽測試賽準備好訓練有素的先鋒志愿者。以“五環小藍帽”為品牌,開展奧運知識普及等公益服務活動。深化志愿服務品牌建設,引導志愿者參與扶老助殘、扶貧濟困等服務活動。年底完成29萬注冊志愿者任務。二是加強青年文化建設。舉辦全民讀書月、社區傳統美文誦讀晚會等活動,推進全民讀書活動的開展。舉辦第七屆鄉村青年文化節、首屆大中學生社團文化節,引導青少年積極參加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三是深化青年文明號、青年文明社區創建工作,大力推進“保護母親河行動”。深入開展“青年文明號信用建設示范行動”、創建“優秀青年服務品牌”活動,大力倡導誠實守信、文明從業、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舉辦“社區青少年文化節”,建設社區文化、改善社區風氣。加強青少年生態環保意識教育,做好“綠色奧運志愿者林”建設活動,年內完成1600畝的造林任務。
四、服務青少年成長發展,促進平安青島建設
一是圍繞促進就業工作大計,深入推進青春創業行動。加大SYB培訓力度,提高青年創業能力,培養創業小老板,帶動青年就業。深入開展優秀大學畢業生人才舉薦工作,為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二是構建切實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開展“青少年維權崗在行動”活動,集中力量解決1-2項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和網絡文明教育活動,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觀念和網絡文明意識。關注弱勢群體,開展為特殊困難青少年群體送溫暖活動,加強外來務工青年維權工作。三是實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計劃。探索建立共青團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的工作機制和運作模式,試點建立未成年人成長環境評估體系、青少年違法犯罪預警機制。推進“問題青少年”幫教工作,組織開展“青少年無犯罪社區”、“無毒社區”創建活動。四是扎實推進希望工程。繼續為欠發達地區捐建一批希望小學、“愛心電腦室”等。開展百所希望小學捐建紀念活動。深化希望工程助學進城計劃和“愛心助學行動”,結對資助貧困學生500名,貧困農民工子女550名。
五、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加強和改進以共青團為核心的青少年組織建設
一是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以團建“細胞工程”為抓手,狠抓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堅持黨建帶團建,不斷優化團建工作環境。構建“三級聯創”的團建新格局,帶動團的基層組織全面活躍。二是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按照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忠誠黨的事業、熱愛團的崗位、竭誠服務青年”的要求,切實做好團干部的選拔、培訓、管理和轉崗輸送工作,充分發揮共青團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三是加強團員隊伍建設,努力增強團員的先進性意識,增強對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健全“推優”工作機制,為黨輸送新鮮血液。四是深化城鄉青年中心建設,真心誠意地為青年排憂解難,把廣大團員青年緊密團結和凝聚在黨的周圍,鞏固擴大黨的青年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