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青島保稅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以加快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轉變發展方式為途徑,建設好、管理好、發展好保稅港區,不斷增創“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新優勢。
一、加快青島前灣保稅港區開發建設,扎實推進一期封關運營,推動青島保稅區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為“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實施夯實基礎。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全力做好保稅港區總規控規及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科學界定功能分區和市政布局,切實明確主導產業、關聯產業及招商目錄,加快推進卡口設置、圍網改造、交通布局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按期封關、早見成效、發揮效應,為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與發展做出示范;利用全國第一家以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整合臨近港口轉型升級的“青島模式”優勢,推動青島保稅區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打造以保稅港區為龍頭的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搭建“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實施的政策平臺。
二、以保稅港區政策資源為突破口,促進港口資源優化配置,提升港口集群整體競爭力,打造以保稅港區為龍頭的組合樞紐港,形成港港聯動、區港聯動、區區聯動發展格局。 發揮青島保稅港區政策平臺優勢,放大保稅港區對港口資源優化配置的拉動作用,爭取國家批準“啟運港退稅”和“內外貿同船同港作業模式”試點,有力提升港口集群整體競爭力;增強港口物流集聚效應,營造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國際物流通道,建成以外貿進出口和國際集裝箱中轉為主的綜合物流基地、開展分撥配送業務的國際物流核心節點和沿黃流域物流龍頭,打造以保稅港區為龍頭、其它港口為補充的多元化組合樞紐港;加快推進區、港無縫連接和一體化運作,帶動半島港口群發展成為大型集裝箱、礦石、煤炭和原油的物流集散基地,形成資源共享、定位錯開、功能互補的聯動發展格局。
三、構建以“保稅”為特征的現代國際交易市場體系,創新市場功能和交易模式,推動以電子交易為平臺的現貨交易向期貨交易發展,打造國際專業商品交易及定價中心。 進一步突出以“保稅”為特征的功能優勢,扶持壯大現有市場,大力拓展新興市場,構建現代國際交易市場體系;不斷創新市場功能和交易模式,積極推進以電子交易為平臺的現貨交易向期貨交易發展;打造國際專業商品交易中心,形成具有保稅特色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散效應,推動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為推動青島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一步夯實基礎;推動橡膠國際交易市場加快發展,力爭2010年全面轉型為期貨市場,并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定價中心。
四、深入拓展國際中轉功能,大力發展港航服務業,推動集裝箱拆拼、臨港加工、檢測維修、信息中介等增值服務快速發展,探索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行試驗區。 以保稅港區特有政策為依托,深入拓展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等功能,大力發展港航服務產業,進一步推動國際集裝箱拆拼、臨港加工、檢測維修、信息中介等相關增值服務快速發展,逐步培育形成品牌優勢突出、集約化程度高、與自由港政策相配套的特色服務產業;有效利用功能優勢,吸引知名航運企業、跨國采購中心、國際分撥中心、加工制造企業等集聚發展,帶動國際貿易業、金融業、信息業、服務業實現平穩增長;推進口岸貿易快速發展,重點加強與日韓經貿往來和產業協作,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辟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行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