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兩不厭 圣火海上傳 海上傳遞昨再為殘奧火炬接力畫龍點睛
經典可以歷久彌新。奧運圣火和殘奧圣火先后在島城傳遞,最大的亮點,莫過于與青島帆船之都形象極為契合的海上傳遞。
早上8時30分,風帆上附著有碩大“天地人”標志的青島號大帆船便已經靜靜地停泊在下水坡道延伸出去的一條浮碼頭旁,船上的工作人員正在做著最后的準備。與7月21日一樣,此次負責駕駛“青島號”的還是高勇與高君,在上次傳遞中擔綱海上傳遞火炬手的劉衛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劉衛說自己的心情比上次更激動。
9時10分,5位海上傳遞的主角乘坐工作艇抵達浮碼頭。5位主角,或為青島成為北京奧運會協辦城市立下汗馬功勞,或為青島奧帆賽的成功舉辦保駕護航,他們是:熊躍進、張知春、王志敏、溫希榮和代志強。
第七棒火炬手張知春,是奧帆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同時也是一位雙手殘疾人士,因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手持火炬。但早在前天,張知春便設計好了高舉火炬的方式:保持左手大臂和小臂呈垂直狀,將火炬放在大臂和小臂間的關節窩處,然后用層層膠布加以固定。盡管事先已經演練了好多遍,但張知春還是略顯忐忑。為此,劉衛特別拿來礦泉水瓶模擬火炬,用膠布將礦泉水瓶牢牢固定在張知春的左臂上,確保此方案萬無一失。奧帆委副秘書長朱悅濤也在一旁鼓勵張知春:“只要有信心就沒問題”。
9時40分,5支火炬到場,有過海上傳遞經驗的劉衛立即將5位火炬手召集在一起,將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并指揮5名火炬手在船上演練了一遍傳遞過程。第六棒火炬手熊躍進,是一名海軍軍官,而將圣火傳遞給他的第五棒火炬手張鶴田,則是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兩個人的交接點恰好位于陸地與大海的交界處,這樣的安排算得上是別具匠心,兩人還特別演練了一遍交接前的行軍禮動作。
10時10分,張鶴田與熊躍進完成交接,熊躍進經舷梯登上“青島號”,伴隨著下水坡道兩側的彩煙升騰而起,海上傳遞拉開序幕。這次海上傳遞與上次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將起點和終點位置對調,終點設在曾頒發了北京奧運會11枚金牌的海上頒獎平臺,9月13日,這里還將頒發3枚殘奧會金牌。
主防波堤、五四廣場、丈量大棚碼頭,歡呼聲從四面八方涌來,“青島號”在5艘大帆船的護送下緩緩駛出港池,船上的5名火炬手也依次完成圣火傳遞。當青島號大帆船行駛到奧帆中心白色燈塔附近時,難以按捺自己激動心情的第十棒火炬手代志強高擎火炬,先是向主防波堤上的觀眾鞠了一躬,又低頭向遼闊的大海拜了一拜。
上岸后,在解釋自己這個煽情的動作時,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這樣說道:“我上敬天,下敬地,天地人和;左敬父母,右敬為殘疾人事業作出貢獻的有志之士,我相信青島殘奧帆賽將像青島奧帆賽一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