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滸苔搗亂世界頭疼 專家稱治理滸苔爆發是世界性的難題
通過檢測確定青島海域滸苔來自外海
記者昨日從國家海洋局北海監測中心獲悉,根據海洋監測,青島海域滸苔來源于青島外海,6月中旬逐漸漂移至青島近岸海域,并呈加重趨勢。目前,北海監測中心已在青島近海、日照近海、海陽近海、連云港南通一線近岸,全面開展水質監測、滸苔分布和漂移方向的調查。專家稱,滸苔爆發在世界范圍的 港灣內已成為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也是生態研究的熱點,目前世界上關于滸苔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加強跟蹤監測和加大打撈力度。
據介紹,5月30日下午6時,北海監測中心接到北海分局通知,在青島外海發現疑似赤潮現象,海面有大量綠色帶狀水體分布。監測中心立即啟動赤潮應急預案,監測人員于5月31日上午乘海監11船前往現場監測,并采集了水樣及滸苔樣品。
監測表明,6月15日以后,滸苔逐漸漂移至青島近岸海域,并呈加重趨勢。北海監測中心隨即派監測人員對前海海域進行應急監測,連夜分析;同時成立滸苔防控工作組,下設領導組和6個技術組,開展現場監測、滸苔試驗、評價預測、滸苔應急研究、專家會商等應急工作。
五地監測滸苔動向
目前,監測中心正集中力量對奧帆賽場及其鄰近海域的水質進行加密監測;滸苔關鍵控制因子、滸苔持續時間、滸苔來源方向的研究也已啟動,并已取得初步進展。
據了解,除了在青島近海監測水質和滸苔分布情況、開展滸苔漂浮實驗和碼頭圍隔實驗外,監測人員還到日照前三島調查滸苔生長情況,以探求滸苔來源;到海陽近海、連云港南通一線近岸,開展水質監測工作并投放漂流瓶,以觀測滸苔的漂流方向。
滸苔爆發是世界難題
北海監測中心主任高振會介紹,目前在黃海海域發現的滸苔,屬于近岸底棲大型藻華,它是一種普遍現象,尤其是潮間帶的綠藻藻華,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亞均有記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瑞典、丹麥、英國、法國海岸,八十年代在美國緬因州東部,九十年代在加利福尼亞和芬蘭沿岸,21世紀初在芬蘭沿岸、美國密歇根湖沿岸和美國馬斯基根湖均發現滸苔藻華現象。在世界范圍的港灣內,這已成為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也成為生態研究的熱點。
1989年夏天,大型綠藻覆蓋了德國瓦登海大部分海面,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1990年至1992年夏天,綠藻重復了這一過度繁殖現象。這期間,每年該區域15%的面積被藻類覆蓋,空間分布不同,動態變化也不同。1990年,生長從5月份開始,藻群大量存活直到9月底。1991年,生長期開始于6月,大部分的覆蓋層在8月底消失。1992年,藻類生長又開始于5月,9月之前變得稀少。
高振會介紹,大型海藻爆發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影響,如潮灘表面區域由于海藻的覆蓋和分解而變得缺氧,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恢復;海藻爆發覆蓋了海水表面,造成光照的透過率降低,使海藻團的下方形成低氧區;藻類的大規模生產會對潮間帶排水系統產生一定影響等。目前世界上關于治理綠藻的措施主要是加強跟蹤監測,加大打撈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