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務全搜索
高級搜索
膠州八角鼓源自北京滿族八角鼓,是以說唱為主的曲藝演唱形式。起初,膠州八角鼓演唱形式均為坐唱,演出人數不定,有自彈自唱,也有一人用三弦伴奏,另一個手持八角鼓邊唱、邊打、邊表演。后來,隨著演出水平的不斷提高,演員們逐漸擺脫了固定模式的束縛,演員也由一個表演發展為幾個表演,由一人獨唱一個段子改為齊唱、伴唱、分角色唱。膠州八角鼓屬于曲藝唱腔中板腔體與曲牌相結合的曲藝演唱類型,即一個段子用幾種不同曲調的曲牌聯成一起演唱一個曲目,有板有眼,快慢交錯,說唱結合。音樂樸實優美,有“九腔十八調”之稱。膠州八角鼓開頭與結尾不硬套起字句和尾聲,演唱者可根據詞義任選適合演唱的一個曲牌,所以曲調寫作可以千變萬化。膠州八角鼓在唱詞上講究平仄、韻轍,故事通俗易懂。演唱八角鼓時,主要演員手里持一個八角形狀的,用檀木、紅木等硬木制作的手鼓,鼓面是莽皮。八角鼓共用八個角、八個墻面,有七個墻面的中間裝有兩面小鈸,鼓動時,兩面小鈸可碰擊作響,一個墻面中間安有鼓柱,以便執鼓,柱端環上系有鼓穗。膠州八角鼓有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