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務全搜索
高級搜索
螳螂拳為明末清初膠東人王朗所創。相傳,王朗祖師察螳螂捕蟬之動靜,取其神態,賦其陰陽,施以上下、左右、前后、進退之法,演古傳十八家手法于一體而創螳螂拳法。螳螂拳經過多年實踐磨礪,逐漸形成鴛鴦、七星、梅花、六合等流派,成為中華武術的一大奇觀。其中,鴛鴦螳螂拳以陰陽結合、內外雙修,拳法動作左右對稱,如同鴛鴦成雙入對、如影相隨一般,故冠以“鴛鴦”之名。鴛鴦螳螂拳主要流傳在山東的煙臺、青島等地。
鴛鴦螳螂拳以其獨特的拳法和左右雙修的全面訓練思想,成為螳螂拳中頗具特色的流派。鴛鴦螳螂拳共有套路三十三套,包含勾、摟、采、掛、刁、纏、劈、掛、翹、踹等多種武術手法和腿法,套路編排長短兼備,上下交替,內外相接,處處保持完整性態勢,套路動作樸實無華,剛柔并重,強剛極柔,處處帶有彈性。
此項目已入選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