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青島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法治政府建設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我市1個案例入選全國市縣法治建設典型案例,在法治山東建設評估中位列全省第一,基層法治建設、法治鄉村建設、法治社會建設等經驗做法在全國、全省相關會議上交流推廣。
一、加大法治政府建設統籌推進力度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專題學習研討。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培訓班,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主體班次61期。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制度,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常態化開展學法,6萬余名國家工作人員參加學法考法。二是壓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定期聽取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匯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法治建設工作作出批示80余次,出席全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會議、市委政法工作會議、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會議、法律顧問聘任儀式等,部署推動重點任務落實。制定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工作實施辦法,推進述法工作“四級”全覆蓋。三是部署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對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作出專門安排。明確全年法治政府建設47項任務措施。召開府院聯動、府檢聯動會議,制定府院聯動重點任務清單,確定府檢聯動重點事項。完成對3個區(市)和5個部門的實地法治督察。四是加快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城市云腦整合510余個應用場景,匯聚37.8萬項基礎設施資源。建立“全市一個數字機關”標準規范體系,“網上辦、掌上辦”覆蓋率達到100%。“政府法治一張網”開通用戶2286個,經平臺流轉審查文件1.3萬余件。
二、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
一是推進政府職能機構優化協同高效。完成市、區(市)兩級機構改革任務。大幅精簡市與區(市)議事協調機構,鎮(街道)不設議事協調機構。優化鎮(街道)工作機構和事業單位設置,推動各類編制資源向基層一線下沉。二是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完成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和向基層延伸國家級試點任務,群眾辦事材料免填寫率達到63%以上,一次申報通過率提升20%,相關做法入選國務院辦公廳典型經驗案例。全市第一批13個“一件事”全部落地。三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暨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建立市級負責同志與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青島中央法務區暨青島國際商事法庭揭牌,中央法務區“四區一平臺”建設全面起勢。在全國率先完成地方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整合,助力6396家企業獲得貸款1251.85億元。“青法先生”服務團推動解決涉企重大疑難糾紛30多件,止損挽損10億余元。為168家重點外貿企業提供“一對一”合規服務,為全市市場主體提供惠企法律服務7.1萬余次。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一是提升政府立法質效。加強市委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青島市種業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5件,制定修改《青島市海上旅游運動船艇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8件,廢止政府規章7件,完成9件政府規章的立法后評估。二是推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制定重大行政決策工作指引、公平競爭審查會同審查工作指引,審查市級行政決策事項209件。出臺市政府合同合法性審查辦法,合法性審查率100%。常態化邀請法律顧問、市民代表、專家學者等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組織政府法律顧問參與重大、復雜法律事務咨詢論證。三是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全國首部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和備案審查地方標準實施,審查行政規范性文件69件。
四、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一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立優化行政審批、行業監管、綜合行政執法協作配合機制。精簡市與區(市)兩級執法隊伍,充實加強基層一線執法力量。二是提升行政執法效能。出臺行政執法質量提升76項措施。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推行“綜合查一次”,全市行政檢查數量同比下降16.62%。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持續深化掃黑除惡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整改隱患18.9萬余項。三是改進行政執法方式。推進柔性執法,全市辦理不予處罰、減輕處罰案件5442件,減免罰款1.96億余元。推動加強重點執法領域企業合規經營指導,在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開展市場監管領域執法“觀察期”試點,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
五、深化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
一是深化調解和裁決工作。深入開展社會矛盾糾紛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行動,推進基層“一站式”矛調中心規范化建設,化解矛盾7.3萬余件。推進“12348熱線+人民調解”工作,完善訴調、仲調、訪調等工作機制,積極開展商事調解試點。我市獲批國家級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化建設試點城市。二是加強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全市復議機關收案7145件,同比增長68%,1個案例入選全國行政復議典型案例。開展行政復議“入園區進企業”行動,在20余家企業建立復議惠企聯系點,相關經驗入選全省民營經濟產權司法保護協同創新典型事例和全省市縣法治建設典型案例。發布行政審判與行政復議白皮書,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連續五年保持100%。三是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開展信訪制度措施“立改廢”,匯編配套制度機制23個,廢止制度規定25件,印發工作指引、實務手冊。
六、強化行政權力監督制約
一是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制約。深化涉企執法陽光監督改革,在企業設立45個監測點。深入推進“行政執法監督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建立合作機制”試點,全國試點工作總結推進會在我市召開,1個案例入選全國行政執法監督典型案例。二是全面落實政務公開。常態化推動政府會議公開,運用圖文、視頻等形式對市政府常務會議內容和議定事項進行公開和解讀。開展“政府開放月”活動350余場,連續第16年舉辦市政府部門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活動。三是加快推進政務誠信建設。完善青島市政務誠信平臺,各級政府機關和公務員群體保持100%建檔,累計應用查詢70余萬次,失信政府機構連續四年無新增。
同時,對照上級部署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是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制度供給仍需加強,行政執法不嚴格、不規范問題在一定范圍內依然存在,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質效有待進一步提升,等等。
2025年,青島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一是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強法治政府建設部署安排和督導檢查,推動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二是健全政府機構職能體系。深化機構改革成果,規范編制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三是提升政府立法質效。加強生態環境、旅游等重點領域立法,拓展海洋經濟、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立法,進一步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機制。四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進重大行政決策項目化清單化管理,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五是強化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化解。加強“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標準化建設,發揮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監督效能,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