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市防汛工作超前研判、周密準備、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全市防汛減災能力顯著提升。汛期成功應對強降雨過程8次、臺風影響1次,緊急轉移安置人口3099人,全市大中型水庫、河道無一出險,無一人因洪澇災害傷亡,取得了今年防汛工作的全面勝利。
今年汛期我市氣象條件復雜,強降水和強對流天氣頻發,防汛任務較重。截至10月23日汛末,全市平均降水量794.5毫米,比歷年同期降水量637.9毫米偏多24.5%,比去年同期降水量901.0毫米偏少11.8%,在1952~2021年共70年水文統計資料系列中從大到小排第14位。汛情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汛期較往年延長。今年汛期自6月1日開始,至10月23日結束,結束時間較往年汛期(6月1日—9月30日)延后了23天,防汛壓力也相應增大。
二是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從時間上看,今年降水量打破了“七下八上”的傳統規律。歷年“七下八上”平均降水量185.3毫米,今年“七下八上”降水量只有98.8毫米,比歷年少86.5毫米。今年8月下半月至汛末,降水量為369.1毫米,占今年以來至汛末時降水量46.5%。從空間上看,嶗山區東部山區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平度市西南部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降水量最大點嶗山區蔚竹庵1760.0mm,降水量最小點平度市萬家411.1mm,最大點為最小點的4.3倍,地區差異較大。
三是局地降雨突破極值。9月4日至6日強降雨過程中,嶗山區平均降水量位列全省縣(市、區)平均降水量第一位,蔚竹庵、嶗頂、后旺澗位列全省縣(市、區)點降水量前三位,其中蔚竹庵水文站測得最大24小時降水量506.5毫米,為該站自1965年設站以來最大值,位列我市有水文統計資料以來單站實測最大24小時降雨量第三位。
四是工程蓄水明顯增加。受降雨影響,全市共17條主要河道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水,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庫(不含棘洪灘)共進水約24550萬方,先后有8座大中型水庫預泄或調洪,489座小型水庫中有300余座蓄滿溢洪。至汛末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庫(不含棘洪灘)蓄水42998萬方,比歷年同期多蓄12198萬方。
下一步,市防指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領導同志關于加強防汛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的有關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搶大險、抗大洪、救大災”,不斷加強和改進防汛工作,加快推進防汛減災智慧化建設,持續提升我市防汛減災救災能力,有效防范重大水旱、臺風等災害,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